关键词
孔子的伦理智慧
作者: 何锡蓉   来源: 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伦理学在中西哲学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有学者往往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伦理本位特征而感到尴尬,而试图去寻找或论证中国伦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回到孔子,回到孔子的伦理智慧,回到孔子的文化真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伦
孔子中庸思想再辨析
作者: 白子超   来源: 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对孔子中庸思想的再研究,再认识,再评价,是文革以后的事。从时代背景来说,是由于极左思潮的终结和改革开放国策的兴起,此外也不能忽视一个具体的发端,即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论断:孔子的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
孔子美学思想再评价
作者: 马德邻   来源: 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孔子的美学思想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孔子相当重视审美的感性特征,坚持审美的自然人性原则;另一方面,孔子又竭力主张审美主体的内在克制,强调审美的理性态度,终使审美成为培育、训练、修养德性的外在手段。
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
作者: 胡守钧   马晓俊   来源: 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中国正处于一个历史巨变的时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意气风发的精神。但是,转型的社会困难重重、阻力重重,我们不仅在思想上碰到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也在行动上因为缺乏明确的指导而显得迷惘。思想的基础还有待澄清,我们就已经直面了现时代的诸多要求。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来面对新时期的这些要求,如何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将其发扬光大?
孔子“为政以德”论发微
作者: 李妙根   来源: 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以德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安静地居于中心的位置,所有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为政以德真有如此奇妙吗?孔子又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这段话,拿德与政对应,拿礼
孔子论“复礼”,“为仁”,“君子”
作者: 周山   来源: 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克己复礼:从修己着手重建社会秩序《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意思是:克己复礼是古书上记载传下来的话,不是他的发明。《论语·颜渊》篇也记载了孔子向颜渊讲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话。可见克己复
“内仁外圣”:孔子思想之核心
作者: 祝瑞开   来源: 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般都认为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仁,仁是其思想最高境界和追求,或者认为:孔子学说,就是讲做人的道理和学问,是道德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内圣外王,现代新儒家多持此看法。个人浅见:这些说法不很正确。
儒学的现代意义
作者: 杨国荣   来源: 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传统儒学在今天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这是一个现在不断被追问、而且以后可能继续被追问的问题。相应于现代化过程中科学的发展、民主体制的建构等历史需要,人们往往试图从器技、制度等层面探讨儒学可能提供的资源,所谓内圣开外王,本质上也未超出此思路。然而,作为一种观念体系,儒学固然曾融入体制化的
儒学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作者: 夏乃儒   来源: 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民族凝聚力之强弱源于何方?有人认为在于共同的血缘、地缘、亲缘关系之强弱。血缘、地缘、亲缘,作为民族维系的纽带,的确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它们对于民族的凝聚作用,是有限的、自发的,同时缺乏一种强劲的坚韧性,因此有些民族就经不起超自然
唐宋间儒学的转型及其提供的思考
作者: 徐洪兴   来源: 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儒学是开放系统儒从商、周而下,其地位不断在衍变,此不待细述。儒之成家,儒之名学,始自孔子。但从孔子开始,儒学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与时俱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从历史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