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家庭理财 当心“打眼”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湖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文/湖边客 前面我们谈了许多艺术品投资获益的事例,这里要说说艺术品投资的风险。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投资活动的收益和风险都是相伴而生的,收益越大则风险也就越大。如同生意场上人们常说的: “利润有多高,风险就有多高”。艺术品投资也不例外。 艺术品投资究竟有哪些风险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遇到赝品的风险。古董艺术品往往富含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凝聚着艺术家的独特创造,具有“独一无二性”。可是,也正因这种“独一无二性”能够带来丰厚利润,就容易引诱不良之徒仿造、仿冒,从而构成艺术品投资者买到赝品的风险。 而且,’我国历史上古玩艺术品交易就有“捡漏”、“打眼”之说和买假不退的行规。“捡漏”、“打眼”是古玩行的专用语言,花较少的钱买了真品或价值高的东西叫“捡漏”,花较多的钱买了赝品或没价值的东西叫“打眼”;按古玩行中的老规矩,“打眼”者一般只得自认倒霉,不能退货,因为退货时人家会问“你打眼了来退货,捡了漏退不退呢?” “捡漏”、 “打眼”之说和买假不退的行规,既给古玩艺术品交易带来博弈的乐趣,也造成了艺术品投资的最大风险。许多不良之徒就是利用这一点来设置陷阱,牟取暴利。 河北有一位企业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收藏瓷器,经常到北京的古玩市场“淘宝”,一些不良古董商人也投其所好,四处搜罗各种瓷器卖给他。然而,当他请一些专家来鉴赏时,专家发现他花数千万元买的1000多件“古代瓷器”中,真品不到10件!不难想见,他投资的数千万元养肥了多少不良古玩贩子! 有些收藏家和投资者对文物艺术品私下交易不放心,转而信任拍卖公司。可是,近年来,一些缺乏诚信和职业道德的拍卖企业也是屡屡拍出赝品,给收藏爱好者和艺术品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或者带来诸多麻烦。 上世纪90年代,浙江一位企业家在杭州的拍卖会上买回10件书画作品,后经专家鉴定,其中6件是赝品,由此引发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起买家状告拍卖公司的官司。当时,这位企业家购买的书画作品中,有一幅是张大千款的《仿石溪山水图》,上海著名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先生曾经鉴定并题记,而买家购买后拿到北京,请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鉴定,徐先生却认为是赝品。由于两大鉴定家各执一词,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场官司在一审、二审时都判买方败诉,直到谢稚柳先生去世后,最高法院组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10余位专家鉴定,才确认该作品为赝品。买家虽然胜诉,但官司前后进行了七八年,当事人耗费的精力、财力可想而知。 还有—位企业家花700多万元购买了五六十件现当代名家字画,结果鉴定下来只有3件字画是真的,其他都是赝品。尽管他这些字画几乎都是从拍卖会上买来的,但是我国《拍卖法》中有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也就是说,艺术品拍卖时,拍卖公司可以不保证拍品的真伪,这样,艺术品买卖的风险完全由买家承担。 仅在2006年,北京市就查处了19家拍卖企业违法违规问题,其中“主动或被动参与造假欺骗”是拍卖公司比较普遍的违规现象之一。 可见,无论是通过拍卖还是在艺术品交易市场直接购买,“赝品”陷阱比比皆是,成为艺术品投资者最大的风险。 其次,艺术品投资经常会遇到的另一种风险是投资人信息不对称风险。艺术品品类众多,专业性极强,同时,每一品类的艺术品都有巨大存世量,在世艺术家可以不断创作,而过世艺术家又可能出现别人造假的新作,因此,投资者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各种信息。可以说,投资者掌握相关信息的多少和真假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投资活动的成败。然而,当今“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来源复杂,传播信息的媒体众多,它们关于艺术品市场、经营中的许多信息,也很难保证真实准确,从而可能误导投资者的判断。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日本有些企业曾拿出巨资进行艺术品投资,在国际上大肆收购世界名画。大昭和造纸公司1990年5月分别以8250万美元买下了荷兰画家梵·高的《加歇医生的画像》,以781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法国画家雷诺阿的《红磨坊街的舞会》。由于当时不少媒体对这两幅作品宣传炒作,面对如此天价,该公司董事长居然还叫便宜。没过几年,大昭和造纸公司出现严重亏损,将这两幅画抵押给银行,银行四处征求收藏者,结果,《红磨坊街的舞会》只以不足原价一半的价格出手,但市场却普遍认为这是合适的价位。这说明,当初媒体宣传炒作的信息误导了投资者。信息不对称和不准确带来的艺术品投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 第三,艺术品流通性较差,存在变现难的风险。有些艺术品被人们称为“软黄金”或“挂在墙上的股票”,但艺术品毕竟不能等同于黄金,更不直接等于金钱,变现比较困难,因为在社会上愿意购买艺术品的人只是极少部分。从市场上看,相当一部分收藏者如果在缺钱时急于抛售艺术品,一般都拿不到自己理想的价格,甚至可能出现高价买、低价卖,“割肉”赔本的境况。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溥儒曾收藏过一件稀世国宝——《平复帖》。《平复帖》为西晋大文学家陆机所作,是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尽管只有85个字,但因是名人真迹,且流传上千年,极具收藏价值。著名收藏家张伯驹曾委托朋友表达了想购藏之意,溥儒开价高达20万大洋,张伯驹嫌贵没有购买。后来,溥儒的母亲突然病故,作为孝子的溥儒只好以卖《平复帖》筹钱来安葬母亲。这时,张伯驹请了中间人提出购买,双方仅以4万现洋就成交了。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艺术品接盘的买家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如果送拍卖行,周期很长,而且还有流标的可能。相反,如果投资者手头持有的是股票,变现就容易得多,你只要到交易所抛掉,第二天即可取钱。 第四,艺术品有保管不善、容易损坏的风险。艺术品大都十分精美,但要长期保持它们的精美形象却相当不易。不论是青铜器、瓷器、玉器,还是书画或竹木牙角器,都有一些特殊的存放条件要求,在保管或欣赏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对艺术品造成损坏,曾经有不少艺术品因保管不好导致价值受损、甚至—钱不值的事例。 艺术品的外观状态通常称为品相。品相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它能否顺利交易,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交易价格。因此,古玩行内常说:“品相就是卖相”。如在上海一次邮票拍卖会上,一枚品相较好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以2.6万元成交,而另一枚品相较差的仅以1.35万元成交。 收藏界曾流传一个经典的故事:有位收藏家到农村收购旧家具,发现一个农民家有几件破旧的明式家具,想用很低的价格买下,就说是买回去当柴烧。两人商定价格后,买家立刻付了定金,并约好第二天来车拉。没想到这个农民看收藏家付钱很爽,心存感激,为了次日搬运方便,就主动将这几件旧家具全部拆的拆,劈的劈,并捆绑整齐。第二天,、收藏家带车来到农民家,看到那些家具的惨样几乎晕倒! 除以上所说的风险外,艺术品投资还会受到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人们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和温饱问题,黄金因便于携带、保存,又容易变现,更受人们重视,而艺术品不能直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又不容易携带和变现,因而不仅难以增值,很可能还会贬值。因此,只有在社会稳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的情况下,艺术品才有可能实现保值增值。 总之,艺术品市场同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一样,都是一个投资市场,投资艺术品所面临的风险,并不在股票和房地产之下。所以,投资者和收藏者在进入艺术品市场时也务必谨慎从事。 因此,对进行艺术品投资的人们,我们要提醒一声:当心打眼! 责任编辑/钟诚
从消费,收藏到投资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湖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曾引用意大利经济学家加利阿尼的这句话,精辟地揭示了金银与货币的关系。今天,我们也可以套用这句话说:财富天然不是艺术品,但艺术品天然是财富。 从古到今,也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们从来就是把艺术品当作财富来收藏的。 国内外考古资料表明,人类几乎在开始艺术创作的同时就开始了艺术品的收藏。.1976年,我国河南发掘出距今几千年前的殷商古墓—一妇好墓,里面发现了极为丰富的随葬品1928件,其中青铜器共468件,大都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同时还有各种玉器几百件,包括佩带玉饰和大量仿生的动物形象,件件都可称为艺术品。这说明,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注重艺术品的收藏,不仅在生前享用,还想死后继续拥有。 既然艺术品是财富,人们就会想到将它们保留下来:传之后世,于是就出现了艺术品收藏活动。有些家庭的艺术品收藏延续几代人。我国最早见于史籍的收藏家族,当属东晋时期的王导、谢安家族。王导、谢安均曾出任东晋宰相,两大家族不仅先后涌现王羲之、王献之、谢眺、谢灵运等文化巨人,而且收藏了诸多文化艺术品,因而名震一时。到了唐宋时期,收藏古董艺术品已在达官贵人和知识分子中蔚为风气,出现了许多知名的收藏家族。从北宋到民国时期,我国还曾经出现过多次古董艺术品收藏的高潮,专门从事古董艺术品生意的商人和店铺也日渐增多。 不过,古代的艺术品收藏活动大都只是因喜爱而收藏,或者说是消费性收藏。除少数专门进行古董艺术品生意的商人外,艺术品收藏并没有成为普通人士或企业专门的投资手段。 一般认为,国外以商品形式进行的艺术品交易,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荷兰。开始,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往往由自己进行销售。到了18世纪,艺术品交易的规模逐渐扩大,出现了以画店代销艺术品的形式。19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方进入现代工业社会,艺术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集展览、收藏、销售于一体的画廊取代了传统的画店,艺术品的范围也大大扩展。 艺术品收藏活动被人们作为一种投资手段,则始于20世纪初叶。据有关资料,国外艺术品投资最早的案例可以追溯到法国的“熊皮俱乐部(La Peau del´ours)”。19世纪末期,法国巴黎一些艺术爱好者、收藏家集资成立了旨在“欣赏艺术,帮助艺术家”的“熊皮俱乐部”,并于1904年向俱乐部成员募集资金,用于购买艺术品。他们先后购买了亨利,马蒂斯、梵高、毕加索等人的作品。1914年, “熊皮俱乐部”对藏品进行了首次拍卖,得到很高的回报,个别藏品的回报率甚至高达400%。这使得“熊皮俱乐部”成为历史上第—个著名的艺术品投资机构。 到了20世纪70年代,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等一些机构开始系统地进行艺术品收藏投资。在1986年前后,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为购买各种艺术品共耗资4000万英镑,先后购进了2400余件艺术品。1988年前后该会开始出售艺术品,1989年4月该会委托伦敦苏富比拍卖公司举办了一次专场拍卖,获得很高收益。如该会1978年以33万英镑购入的一幅著名印象派画家毕沙罗的肖像画,1989年以132万英镑卖出;在1978年以22万英镑买入一尊唐三彩马,以415万英镑拍出;1979年以25.3万英镑买进的莫奈所作的圣母像,10年后以671万英镑卖出。该会艺术品收藏投资的收益,远远超过当时任何—种投资工具,吸引了不少企业和企业家效仿,从而引发了世界上出现—轮艺术品收藏投资的热潮。 国外也有不少成功从事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家族。2009年在中国保利拍卖公司的春拍中,我国宋朝皇帝宋徽宗的名作《写生珍禽图》以6171万元成交。该画是比利时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夫妇7年前以2530万元购买的。保存了7年时间,尤伦斯夫妇便轻松赚得3641万余元。 在我国,艺术品收藏从单纯的文化消费演变为一种投资手段,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大约在明末清初时期,北京琉璃厂一带开始出现专门的古董店和古董商人,初步形成古董艺术品市场。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北京、上海等地的古董艺术品市场已粗具规模。20世纪50年代前后,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开始出现职业古董艺术品投资人和经纪人。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都有一批古董商和收藏家有意无意地进行艺术品投资活动,推动了我国艺术品收藏投资活动的发展。 由于当时人们普遍没有艺术品收藏的意识,这使那些最早开始艺术品收藏活动的古董商和收藏家,可以用极低价钱买到很好的东西,后来逐渐成为收藏大家或大古董商。据有的收藏家透露,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红木长条案8元钱就能买到,一对红木太师椅才卖30多元,而当时家具店销售的电镀折叠椅一对就得36元。有位收藏家1982年花1600元买的四扇屏,到2004年北京华辰公司的拍卖会上,其身价已经超过了10万元。 上世纪80年代初,天津一位收藏家花110元买了一幅现代著名画家溥儒的山水画,10年后以16000元的价格卖出,盈利140多倍。他花10元买到一只清代的白玉鸳鸯佩,几年后以4000元卖出。 类似这样的事例,在较早进入艺术品收藏活动的人士身上不胜枚举。 艺术品收藏转为投资后巨大的财富效应,很快吸引了—批有敏锐经济头脑的企业家,他们或者用个人资金、或者用企业资金进入艺术品购买者的行列,从而使艺术品投资的性质更加显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艺术品投资作为一种创富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肯定,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家的关注。 1996年,浙江一家企业以94万元的价格,在拍卖会上购买了明代画家沈士充的《仿宋元十四家笔意图卷》,3年后又通过拍卖会以338万元的价格抛出,赢利200%多。 我国大连的企业家兼收藏家郭庆祥曾接连创造神话:1997年,他用48万元买了傅抱石的《二湘图》,2002年在广州嘉德拍卖行以500万元卖出;1998年,他以180万元买入李可染一幅画作,4年后在北京瀚海拍卖公司以1000万元卖出,获利相当可观。 2007年7月,民生银行发售了国内首款参与艺术品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 “艺术品投资计划”,投资期限为两年。这款产品投资标的集中在中国当代书画板块,预期年收益率为0-18%,最低投资金额须达到100万元,并且要以10万元的整数倍递增,属于标准的高端理财产品。2009年7月,该款产品投资到期,税后投资回报率分别为250/0,年收益率为12a/o以上。 据《证券时报》报道,近年来,我国不少上市公司都在试水艺术品投资。如“电广传媒”曾宣布将投资不超过1.5亿元用于艺术品投资。该公司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产业正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艺术品行业的投资机会凸现。“弘业股份”上市时就投入4000万元收藏艺术品,然后每年都投入约1500万元购买艺术品,如今已经收藏了2000多件艺术精品,包括徐悲鸿、齐白石、高奇峰等人的作品,它们早已经增值数倍。 根据欧美的研究资料,当—个国家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就会兴旺起来,当人均年收入超过9000美元时,艺术品价格就会迅速拉升。因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思比特夫妇的《2000年大趋势》一书预测,收藏艺术品将是21世纪的一大热门。 我国目前虽然人均年收入尚未达到6000美元,但由于文化和历史传统原因,已经开始形成艺术品“收藏热”。有资料介绍,目前我国从事艺术品收藏活动的人已高达7000万。这里面有多少人是把艺术品收藏作为投资手段尚不得知。不过,那些能够把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结合起来的人们,也许将收获双份快乐。 责任编辑,钟诚
不平凡的音乐老人陈一萍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湖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陈一萍老人已经80高龄了,她一辈子都专心扑在音乐事业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高高兴兴地做好她的音乐编辑工作,象春蚕吐丝,把她所学的音乐知识全部吐出来,编织成一幅幅音乐美景,贡献给人民。 上世纪60年代我刚参加广播电视工作的时候,她已经是年富年强的中年广播音乐编辑,我总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在文艺编辑部,在图书资料室,在音乐磁带库,在录音制作间,她不是俯案疾书,就是抱着一盘盘音乐磁带急行,或是在录音复制机前熟练地操作,每星期都有她辛劳制作的优秀音乐节目在湖北电台或武汉电台广播(当年省市台在一起办公)。我那时就对她这种对音乐广播事业的执着精神感到敬佩。 后来,我长期在广播电视战线做报刊编辑工作,先后负责编办《湖北广播》业务刊物和《湖北广播电视报》,陈一萍非常热心在报刊上宣传音乐知识,满腔热情地向广大听众、观众、读者普及音乐常识,几乎每星期她都要写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音乐专稿,我们特为她开辟了音乐专栏,她也成了优秀撰稿人,至今我还记得她撰写的一些音乐专稿,字体娟秀,行文严谨。 陈一萍离休已经26年了,她身体不好,眼睛近视,90年代初不幸遭遇车祸后,被法医鉴定为六级伤残,家里两个儿子都有病,生活相当困难。按说她能够战胜艰难,维持生活就不错了,但她的思想境界很高,意志十分顽强,离休不久,在安排好家务之后,又热情地投入到她喜爱的音乐编辑工作中去了。 一位老年知识份子,一位音乐老人,20多年来,在身体病病歪歪的困境下,始终坚持不懈地做着她的“离休音乐新篇章”。她勤奋地出入于省市图书馆的历史文献室查找近现代音乐资料,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唱片公司、电影资料馆收集资料,到各地的旧书店去寻宝淘金,还要登门拜访请教一些音乐家。有时带着点心茶水在图书资料室一坐就是一天。不管酷暑严冬,她都能坚持,连图书资料室的工作人员都被感动了,主动为她提供帮助。她为此要付出很多很多精力,还要用去自己不多的积蓄。 陈一萍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日积月累,心想事成,她终于精心编辑出了一本本很有价值、很有特色的歌曲:集,不仅被很多专家名人看好,为她作序推介,而且被要求很高的国家正规出版社看中,纷纷为她出版发行。她先后编辑出版了《我爱你中国》、《广播电视歌曲选》、《中外少儿歌曲200首>、《朦胧月色》、《流行歌曲精选》、《名曲填词歌曲》、《唱出一个春天来》(合作)、《中外民歌300首》(合作)、《教我如何不想他》、《中国早期电影歌曲精选》、《祖国之恋》(合作)、《中国古诗歌曲选择》(合作)等多部歌曲集。 这些歌曲集均为她离休以后辛勤精心编辑出版,共400多万字,她认真构思,苦寻资料,编辑校对(校对很累),她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啊!还有一本《儒风之歌》,(歌颂孔子公民道德修养歌曲120首)也已艰辛完成,期待出版。 这就是一位音乐老人孜孜不倦地用劳动汗水换来的可喜结晶。 我国著名音乐家,《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曲作者刘炽在1998年得知陈一萍精心编辑完成《中国早期电影歌曲精选》一书后,高兴地给陈一萍写信祝贺,他开头就说: “您千辛万苦又默默无闻地完成了《中国早期电影歌曲精选》,非常好,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我祝贺你,感激你。” 紧接着,刘炽老人冒着高温,满腔热情地为这本歌曲作序,全面论述了这本歌曲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字里行间,激情飞扬,高度赞赏,刘老最后概括地写道:“这本早期电影歌曲也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录。这些歌曲曾在灾难深重的上半个世纪震憾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心魄,如《义勇军进行曲》等,它们是不朽的歌曲,是世世代代不能忘记的歌曲。因此,我认为这是陈一萍女士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所作的一大贡献,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善事,就以此短文为序祝贺这本歌集的出版并感激陈一萍女士吧!” 著名音乐家、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北分会名誉主席的林路早在1987年为陈一萍编辑的《中外少年儿童歌曲200首》作序时深情地写道: “陈一萍同志在电台工作了30多年,积累了30多年在电台采录和编辑儿童音乐节目的丰富经验,搜罗了中外古今的大量资料,精选了这么200首编印成册,这可以说是儿童们的福音……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 时任武汉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的音乐家丁干贞在为陈一萍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中国近现代歌曲选》作序时写道: “陈一萍女士长期在广播电台做音乐编辑工作,接触了大量的中外音乐作品,撰写了许多诠释音乐作品的文章,编选出版了《唱出一个春天来》等十多本歌曲集,她有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我热烈祝贺这些歌曲集的出版,愿它为我们的音乐生活增砖添瓦,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作出积极的贡献。” 明年就是辛亥革命100周年,陈一萍又一次以极大的革命激情出色地编辑出版了《辛亥革命时期歌曲选200首》,《长江日报》2008年11月25日13版用整版篇幅热情报道了这一盛事,通栏大标题是:《200首辛亥老歌将重见天日》,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作序赞扬这是“启蒙民众之利器”!他写道: “辛亥革命自其酝酿准备期到其爆发展开期,产生了一批歌曲,呜奏出时代强音,然而,时过百年左右,这些歌曲大都淹没无闻,鲜为人知;年高八旬的音乐工作者陈一萍,经多年旁搜远绍,筛选整理,编成200首《辛亥革命时期歌曲选》,为我们从音乐史角度观回忆辛亥革命提供了宝贵的文献,可谓功莫大焉!” 还有李少云、杨振兴、陈国权、江柳等名家都热情洋溢地为陈一萍辛劳编辑的歌曲集作序撰文推介,给予高度评价。 她的一生既平凡又不平凡。她所在.的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在去年建台60周年的庆典上,评选她为老中青三代十佳编辑记者之一,盛赞她是武汉市最有影响的音乐编辑之一。 她从武汉解放之日起,作为音乐老师,就带着学生,在武汉电台直播室唱出了胜利喜悦的歌声,从此与广播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在文艺编辑的岗位上,一千就是30多年。她搜集采录了自辛亥革命以来大量的历史民歌和革命歌曲,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她编辑出版的十多本歌曲集,唱响海内外,记录了中华民族前进的足音! 责任编辑,钟诚
中国书画升值加速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湖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最近一两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掀起了—股中国书画交易热潮。据有关机构统计,2010年上半年,中国拍卖市场上书画成交总额达104.91亿元人民币,占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的52%以上。其中有4件书画作品成交价超过亿元。它们是: 黄庭坚《砥柱铭》书法手卷,成交价:4.368亿元; 王蒙《秋山萧寺图》绘画立轴,成交价:1.36亿元; 钱维城《雁荡图》绘画手卷,成交价:1.29亿元; 张大干《爱痕湖》泼彩画,成交价:1.008亿元。 具有独特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中国书画,面对中国经济起飞、国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历史机遇,正呈现逐渐升值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中国书画精品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投资前景的艺术资产之一。 其实,中国书画自古就十分值钱。历代皇帝及官贾都把书画精品视为重要资产,坊间百姓也以拥有名家字画为骄傲,甚至作为世代珍藏的传家宝。只是由于晚清政府衰败和外敌入侵,国家长期战乱,造成我国古董艺术品贬值和外流;新中国成立后又发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否定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才使中国书画的人文和经济价值处于历史低谷。改革开放后,中国书画的价值又重新为人们所认识。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书画价值开始回归.那么现在则属于加速升值阶段。 中国书画一纸值万金,绝非空言。因为,中国书画是数千年来中国艺术的代表,她以独特的艺术体系和文化底蕴与西方绘画艺术并肩而立。西方绘画强调光、色、面的外在表现,中国书画则重形、神、线的内在描写。两者各有千秋,共同构成人类绘画艺术的珍贵财富。 由于绘画作品可真实地反映各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生活和思想,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绘画作为视觉艺术品可以轻易地超越国界,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世界各地博物馆,从而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投资收藏品项目。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名画家作品,如凡高、毕加索等人的作品价格动辄都达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美元。相反,与他们同时期的中国画大师作品价格仅为十分之一左右。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财富的增加,以及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不断增加,中国书画价值增长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学问博大精深,投资收藏中国古代书画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雄厚的财力,对大多数人而言,恐怕只适合收藏投资现当代的书画作品——这也仍然需要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 关于中国书画的特点: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书画有不少独特的地方。其一,用笔不同。中国书画使用毛笔,书画家利用毛笔的特性,以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旋转等不同笔法,可造就千变万化的笔触轨迹,描绘出各式各样丰富形象和质感效果;同时,毛笔含水的干湿和用色的浓淡,又可产生出各种奇妙的效果。其二,中国画运用的透视方法不同。中国画用散点透视(或称移动视点)构图法,能够打破特定时空的束缚,使创作更具灵活性。其三,中国书画使用中国独有的宣纸,色墨笔触在纸上可产生特殊的效果,往往具有不可修改性,使作品很难被完全模仿或复制。 关于书画作品价值的比较:一般来讲,同一人的书画作品,或历史上同一时期的书画作品,绘画要高于书法。因为绘画的技法难度一般要比书法大,工艺更为复杂,也更为普通收藏者喜爱,这就决定了其价值高于书法作品。 关于书画作品形式、内容比较:一般同一作者的书法作品中,以草书的价格最高,其次为行书,再次为楷书;同一作者的绘画作品则以山水为上品,人物次之,花鸟虫鱼又次之。 关于款识。书画作品的落款分为上款与下款,上款是接受字画方的字号、称渭,下款是作者名字和创作时间、地点,也有附带写上作者年龄、籍贯的。一般来讲,书画作品题字越多越好,一行字称为“一炷香”,名人的题跋更能提高作品价值。另外,书画著录、收藏、印鉴等,对提高作品本身的价值有很大的影响。 初涉书画收藏者,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方法: 第一,选择自己喜爱或能理解的作品。中国书画作品有多种不同风格和不同表现手法,投资收藏者目标要相对集中,切忌撒网过大,最好选择自己喜爱或能理解其风格的作品。这样,即使以后作品升值不多,也没有什么遗憾—一因为我们已经获得了必要的艺术享受,消费了收藏品的艺术价值。 第二,收藏要由近及远。由近及远有两重意思。一是在空间上从身边的书画作品开始。即从自己所在的城市中寻找值得收藏的书画家作品,较之容易收藏到真品。如果能够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结识本地的书画家,交上朋友,就比较容易收到好作品。但要特别注意:书画家的作品价格在本地一般要高于外地,因他们在本地的知名度要高于外地;而且,直接在书画家手中买作品往往比在市场上买要贵,因书画家出于多种原因,自己报的价格比市场普遍认可的价格要高一些。二是在时间上从当代书画作品开始。一般来讲,书画家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几个层次,最好从收藏现当代书画家的作品起步,这样比较容易保真,而且往往投入的资金也不太多,等到熟悉一些现当代书画家的作品后,再通过师承关系或流派传承线索上溯一些近代的书画家,最后再收藏古代的书画作品。 第三,一定要选择名家的精品。收藏投资书画作品,同样要“追名求精”,尤其是现当代书画家成千上万,作品更是浩如烟海,收藏投资者不仅要选择名家,还要选择名家作品中的精品,才能保证自己的投资能够有较高的回报。如果投资者不注意选择名家,或者只要是名家的东西就收藏,什么都往篮子里装,那么,再多的资金也不够用,甚至可能买回一堆艺术垃圾。而历史和市场却会大浪淘沙,真正具有艺术创新、具有较高艺术难度的精品才会有较大的增值,而大量一般艺术产品则不一定能增值。从历史经验来看,一般有较大知名度的书画家往往也是在市场较量中产生的,比较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例如,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我国曾涌现出大批书画家,当时比较出名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溥儒、高剑父等人,他们的作品目前仍然是市场上的畅销品。 第四,从低价位开始。收藏投资书画作品需要比较广博的学识修养,知识和经验都有—个积累的过程。因此,刚入此道时不宜大吃大进,以免万一走眼,损失渗重而伤元气。可以利用书画作品一般“按尺论价“的特性,从低价位开始收些小幅作品,这样即使买错一两次损失也不大,而一旦买对了收益就相当可观。因为,作品高下往往不在于幅面的大小,小幅精品甚至更受市场青睐。如前些年,齐白石画的一只苍蝇不足一平方尺,竟然拍到19万元。 收藏投资低价位的书画作品,要善于发现艺术界的“潜力股”,在了解某一书画家艺术前景的基础上,一旦遇到他们高质价低的书画佳作,应当机立断,大量收藏,这样的藏品今后有可能大幅增值。 广东有一位收藏投资家,10多年前就专门低价收藏一些刚露头角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对某一画家的作品收到一两百幅时就举办专场展览,并印制画册进行推广,使该画家的作品大幅升值。近年来,经他收藏、包装和推广的画家知名度都大大提高,画价也节节攀升,他因此获得很高的经济回报。 书画艺术品投资的最大风险是购买赝品,而市场上仿作极多,可谓无孔不入。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一些造假贩子已集团化,并运用了高科技手段。例如,在境外就有专门制造傅抱石伪作的集团,组织挑选一批行家里手摹制、装裱傅抱石伪作,各环节有专人负责,有人专门摹制旧画,有人专门负责摹款和题跋,有人专门制作印鉴,有人负责把纸张染色作旧,还有人负责装裱;制作好后,想方设法在大型展览中露面,然后上正规的书画出版物骗取藏家信任,最后再送国内外拍卖行拍卖,赚取超额的利润。目前组织者已成了亿万富翁。 南京一位房地产商,近几年来,花几百万资金从香港等地购入了数十幅署名为傅抱石的作品,其中,有的作品还上过某拍卖行拍卖图录封面,竟无一例外都是伪作。 因此,投资购买书画作品也必须时刻警惕赝品,决不能掉以轻心。 责任编辑/钟诚
回望江南三大名楼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湖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岳阳楼记   北洋军阀   滕王阁序   望江南   自然灾害   传统建筑   楼阁   黄鹤楼   唐高宗   我国古代  
描述: 建越大。1926年滕王阁最后一次被毁于北洋军阀邓如琢手中。1983年10月1日正式开始了第29次藤王阁的重修工作,1989年落成。新阁共9层,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