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陈高由儒转医看宋代的儒医现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医古文知识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医理   陈高   儒医  
描述: 分析陈高作为宋代经学傅士转而从事医学管理的经历,可以反映出当时社 会对医学的重视,这使医理发展有了新的突破。这一史实对于进一步理解医学与 哲学的关系具有一定意义。
儒释道医交融 中华养生特色──略论中国养生学的传统文化构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医古文知识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养生学   传统文化  
描述: 儒释道医交融 中华养生特色──略论中国养生学的传统文化构成
江南名医何公旦处方赏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医古文知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济新   何公旦   处方  
描述: 清末民初之时,杭州出了一位名医何公旦(1876-1941),号颂华。何氏生于光绪初年,其时科举尚未废除,自然幼年勤习举子业,因而诗文、书画并精,又能治印。后因仕途无望,故从儒通医,系纯出自学。古人所谓“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者。由于研究精深,临诊多效,以故声名大噪,求医者踵相接,有远自湘、滇、鲁、
中国古代的医政相通及其文化心理
作者: 暂无 来源: 医古文知识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医文化   医政相通   文化心理  
描述: 中医药学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其中有不少内容未能被纳入中医药学的现代分科之中.分析历代文献,并选择其中的"医政相通及其文化心理"这一命题作为对象,从"治病治国论"、"医儒合一论"、"上医医国论"、"良相良医论"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揭示中医药学与传统文化的复杂关系及中医文化自身的内涵实质.
浅谈中医药与文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医古文知识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医药   文学   古代  
描述: 古代多儒医,而且也特重儒医,故先儒后医、弃儒从医、亦儒亦医者不胜枚举。至于文人谈医、谈药、谈养生,就更多了。如枚乘的《七发》、嵇康的《养生论》,早已脍炙人口,为世人所熟知。窃思文学乃文人学士所为,文人学士既知医药,时将医理、药理以及养生之理融入文学作品之中...
漫谈“医文相通”
作者: 暂无 来源: 医古文知识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医疗技术   “医文相通”   中医学   文学艺术  
描述: 中医学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且不论儒、释、道对中医学的影响,即以琴、棋、书、画、诗文之类文学艺术,也与医学有着相关的作用。程门雪先生说过:“名医必然饱学,断无俭腹名医也。”那就不只是相关,而且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言下之意,没有诗文之类的修养,不可能成为名医。如果一个医生,只注重临床疗效,而对传统文化一窍不通,那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医匠,而不会是一个医学家.那么,诗文书画跟中医学究竟有些什么内在联系呢?
古医籍新注流弊类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医古文知识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近年整理出版的古医籍中,作了新注的为数不少,这是件好事。但遗憾的是,有些注释的质量难以令人满意。兹就"河南科技"1984年11月出版的《儒门事亲校注》(以下称"校注")和"人卫"1984年12月出版的《脉经校释》(以下称"校释")两书为例,试将其中各种流弊,从类分门,略加分析论述。
《<儒门事亲>校注》标点讹误
作者: 暂无 来源: 医古文知识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的标点10例加以纠正,冀再版时参考。1.今妇人妊娠,终十月无难而生,反谓之寒,何不察其理之甚也。窃譬之冶砖者,炎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