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部民间医学奇书——《孔氏医案》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继谈   版本考证   《孔氏医案》   刘子衡   杨黼  
描述: 刘子衡先生是上世纪中叶的齐鲁名人,一生勤于经史研究,著述甚丰,以“析证诸子,衡量百家”自命,在国学界享有崇高威望,然而,晚年却对一本民间医案青眼有加,他索求善本,工笔抄录,考证注释,直到逝世前仍念念于心,并以山东省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的身份,嘱托省中医学院,整理刊行。——该书便是成书于清乾嘉年间,在鲁西南民间传为奇书的《孔氏医案》。
《儒门事亲》对肿瘤学的贡献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汗法   下法   《儒门事亲》   肿瘤   张子和   吐法  
描述: 《儒门事亲》为金代名医张子和所著,主张"古方不能尽医今病",提出"驱邪即所以补正"的理论,善用汗、吐、下三法治疗疑难病症,对肿瘤的认识和治疗独具特色。该书抛弃陈规,从肿瘤治疗中悟出汗、吐、下三法;敢于创新,在医案中保留了灵活多样的治疗经验。
对张子和及其《儒门事亲》的考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门事亲》   辨疑   张子和   考证  
描述: 张子和是我国金元时期著名医家,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著《儒门事亲》,创立的“攻邪”学说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甚至波及海外。历代医家对其效仿、发挥、研究者众多,有对张子和的生平事迹进行研究者,有对《儒门事亲》一书中学术观点和用药规律进行探讨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将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认真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以期该项研究能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健康发展。
《儒门事亲》肾系疾病案例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水   《儒门事亲》   汗吐下法   石淋   腰痛   膏淋  
描述: 、吐、下三法治疗肾病,见解独到、超凡脱俗。本文就其用汗、吐、下法治疗肾病的经验进行总结,供同道商讨。1峻下治腰痛《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也。”腰痛以肾虚为本,以风寒、风热、风湿、寒湿
厚德铸鹤体为医为师丽天地 博学养松形亦儒亦仙昭日月 邵经明教授百岁寿辰庆典暨学术思想研讨会隆重召开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厚德铸鹤体为医为师丽天地 博学养松形亦儒亦仙昭日月 邵经明教授百岁寿辰庆典暨学术思想研讨会隆重召开
张从正《儒门事亲》中的非药物疗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门事亲>   非药物疗法   张从正  
描述: 张从正<儒门事亲>中记载诸多非药物疗法,其中外治疗法有:梳法、洗法、淋法、探吐法、蒸法、熏法等;针灸疗法有:钅非针法、灸法等;情志疗法有:喜胜悲法、怒胜思法、喜胜怒法、恐胜喜法、惊则平之等;此外还有食物疗法及导引法等.
古代医家对肝阳上亢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肝阳上亢证   病因病机   古代医家  
描述: 古代医家对肝阳上亢证病因病机的认识久远,早在《内经》中已有“阴虚而阳盛”、“肝气上从”等论述。继《内经》之后,历代医家又从不同侧面发展了《内经》的理论,并为肝阳上亢、肝阳化风病机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如北宋·钱乙在论小儿惊风时,提出了“盖热甚则生风,风属肝,此阳盛阴虚也”。朱丹溪认为人体“阳有余阴不足”,再加上“人之情欲无涯”,引起相火妄动,阴精耗损,阳亢而上。张子和《儒门事亲》中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曲直动摇,风之用也。阳主动,阴主静,由火盛制金,金衰不能平木,肝木茂而自病”;“凡妇人头风眩运,登车乘船,眩运眼涩,手麻发脱,健忘喜怒,皆胸中宿痰所致也。”金·刘河间认为中风一证的病机是“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致卒中”;明·缪希雍创“内虚暗风”说,强调了中风的病因多为真阴亏损;张景岳以“肝邪”说,阐述了“非风”证的机制,认为“肝邪之见,本由脾肾之虚……使肾水不虚,则肝木得养,又何有强直之虞?”张景岳还论述了血虚筋脉失养而动风的机制;喻嘉言对中风的病机提出“乃人之数扰其阳所致”,提出了阳气扰动,产生内风的机制。《中风铨》曰:“肝阳之病,肝为标而肾为本。苟非肾水不充,则肝气亦必不横...
《儒门事亲校注》若干注释商榷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经   近世   科技出版社   张海岑   风痹   校注   张从正   儒门事亲   玄妙   注释商榷  
描述: 近读《儒门事亲校注》(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张海岑等校注,以下简称《校注》)一书,收益匪浅.然而其中某些注释似乎欠妥,敢陈管见,共同商榷。 (一)《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风痹痿厥四论,《内经》言之详矣.今余又为之说,不亦赘乎!曰:非赘也,为近世不读《内经》者,指其差玄也.《校注》注云:指其差玄也:指明它错误和深奥、玄妙之处.整,差错,错误。玄,深奥、玄妙.(见17页注释②) 笔者认为,差当释为差别、不同.因为文意在于替不读《内经》的人指明风痹痿厥四证的区别和深奥之病理.这一点,也可从紧接此句的原文看出:夫风痹痿厥四证,本自不同,而近世不能辨,一概作风冷治之、下虚补之.由此可知,其字是理解句意的关键,它指代的是四
《伤寒论》在唐代失传了吗?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伤寒论》   唐代   《辨伤寒》  
描述: 清代学者教导弟子常说:“欲免俗儒需读史。”历史如镜,可观得失,可知传承。每一学科都有每一学科自己的历史。《伤寒论》也有自己的传承历史。《伤寒论》是中医的灵魂,从事中医工作者无不把此书作为第一必读之书,因此,了解《伤寒论》从汉代到目前近两千年的基本流传概貌,大体知道宋本《伤寒论》校定刊行以前还有哪些不同传本,存佚如何,这些不同传本具有哪些基本特点等等,都是广大中医工作者希望了解的事情。研究考证《伤寒论》流传演变历史比研究考证其他古代医书更加困难,除了古代《伤寒论》传抄本已经丢失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隋书经籍志·医方论》说:“梁有张仲景《辨伤寒》十卷。亡。”《辨伤寒》即《伤寒论》。“梁有”者,谓梁代著名目录学家阮孝绪(479~536)《七录》著录此书,“亡”者,谓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时期编撰《隋书经籍志》时已经亡佚。《隋书经籍志》所依据的目录著作主要是《七录》12卷及《隋大业正御书目录》9卷。这两部目录著作后均亡佚,但《七录》的主体内容却保存在《隋书经籍志》中。在编撰该书时,编撰人员曾经访问过孙思邈,孙老先生说:“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连博读医书的孙真人也没有见过《辨伤寒》十卷,以致《千金要方》收录...
妇科痰病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治疗   致病机理   妇科痰病   致病因素  
描述: ;病理上有冲任胞宫受损之不同,因而,妇科因痰致病的机理有其独特的规律,笔者且将妇科痰病作如下浅析。1妇科痰病的致病因素《医学入门》指出:“经行与产后一般,若其时余血一点未净,或外感风寒及湿冷暑热邪气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