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臣与文儒:杜诗中的儒学观与唐代社会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诗   中国   文学研究   儒学  
描述: 杜甫生平服膺儒家学说,杜甫心目中的“儒”者大抵可分为两类:一是儒臣,二是文儒。前者表明杜甫所接受的是原始儒家济世拯民的情怀。后者则与唐王朝的文化政策及武后以下唐代士人阶层结构变化有密切关系。而杜甫的家庭传统则对杜甫“儒”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在儒,商之间架起仁德与信义的津梁:秦简夫杂剧的道德内涵与时代...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内涵   秦简夫   杂剧   文学研究  
描述: 秦简夫是活跃于元代后期剧坛上的知名作家。与大多数具有离心倾向的在野文人迥然不同,他自学地以灌输传统道德观念、救世劝俗、整饬人伦铁序为已任。他直接取材于现实或以历史故事为依托的社会剧,无一例外地具有明确的伦理教化性质。可贵的是,在他的功利劝化色彩十分浓厚的家庭道德剧中,非但没有兜售重义轻利,贬斥商贾“食之民”的世袭偏见,而是对靠勤苦经营获利致富且具有古道热肠的正直商人大加褒奖,并努力寻找儒、商之间的
儒勒·凡尔纳在中国的百年之旅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读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   文学研究   小说  
描述: 儒勒·凡尔纳在中国的百年之旅
试述儒家诗学美学化嬗变的历史进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丛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中国   文学研究   儒家  
描述: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诗学大体上可分为儒、道两大传统。佛(释)学的诗学本非我国所固有,传人我国后,受道家的影响较大,因而粗略地说,可与道家诗学归为一大类。一般认为,儒家诗学的核心是以政教为中心,具有强烈或直接的功利色彩;而道家(包括佛禅)诗学则更具审美色彩。但是,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诗歌艺术实践和道、佛诗学观念的影响,儒家诗学自身也经历了一个逐步美学化的过程。
“饥饿的事业”
作者: 暂无 来源: 绿风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新诗   文学研究  
描述: 俄罗斯诗人曼杰斯塔姆曾说:"诗歌是饥饿的事业。"这使我想到中国的一句老话:"文穷而后工,诗穷而后工"。它们之间,是否有共通点呢?杜甫是大诗人了。他说:"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儒冠",戴上顶知识分子帽子,便"误身"了,与那"不饿死"相对应,明白无误地暗示了"饿死"的前途。作为诗人杜甫的处境则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穷酸之态,历历如绘了。李白的运气稍胜一筹,曾被召进宫,吟《清平乐》诗,供皇帝老儿和贵妃娘娘饮酒作乐中添一点"雅兴"的调料,那"荣耀"不过与御用乐师歌女同流,曲终宴散,全化为泡影。诗与诗人,只在此
儒学与中国古代小说关系论稿
作者: 刘相雨   来源: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关系   古典文学   中国   文学研究   儒家  
描述: 儒学与中国古代小说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儒学不但影响了小说家的创作意识、审美观念,而且影响了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设计、结构安排等各个方面。无论是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还是神怪小说、家庭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等等,无不渗透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本书全面系统论述了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
任昉研究
作者: 李兆禄   来源: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任昉   人物研究   508   文学研究   460  
描述: 本书采用文献与思辨相结合、作品与史书相印证等方法,对南朝著名文士任昉及其作品进行系统深入研究。首先,考察任昉的家世与生平。突出门风对其影响,揭示诸如任昉成为“兰台聚”领袖的条件、“终建武中位不过列校”的深层原因等久为学界忽视的问题。其次,论述任昉的思想。任昉行事体现了南朝儒、释、道三教的融合,其文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再次,考察任昉著述情况。第四,论述任昉诗与文。着重结合史书记载,展现与这些作品相关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突出其史料价值。第五,论述后代对任昉诗文评价的两个问题。描述清初“任昉诗优于沈约诗”之诗学现象,挖掘此现象的诗学背景;论述刘师培对任昉文的推崇。
儒教与中国现代文学
作者: 哈迎飞   来源: 北京:商务印书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关系   现代文学   中国   文学研究   儒家  
描述: 本书主要从儒教的角度探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与宗教性的复杂关系,其中“现代性”主要是指在启蒙运动中形成的理性批判思想。本书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与宗教性的复杂关系展开了系统、深入的探究,从以下八个方面展开研究:以陈独秀研究为中心探寻新文化运动中儒教批判的复杂性;以“非宗教运动”研究为中心探究儒教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宗教气”;以鲁迅研究为中心研究儒教与中国现代作家的“罪感”意识:以老舍研究为中心研究儒教与中国现代作家的国家意识;以巴金研究为中心,探讨觉醒的现代新人是如何被蔑视个体人格的宗教化儒教孝道所“吃掉”;以韦君宜研究为中心,对中国现代革命作家掩藏在“无神论”外衣下的准宗教心态及其表现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解析和透视;以郭沫若研究为中心,从儒教信仰的角度,对郭沫若的“狂信”与“做戏”的两面性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周作人的儒教批判来探讨他是是儒家,但不是儒教徒。
稽古征今论转化 中国艺术精神
作者: 聂振斌   来源: 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诗歌   比较文学   中国   西方国家   文学研究  
描述: 案例,阐述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人文价值和现代命运。本书的特点是高屋建瓴而又根基扎实,宏观思辨与微观个案紧密结合,个别论题的辩证与系统理论建构相得益彰,是从事美学、文化、比较文学研究与修习经典的理想读物。
金元时期道教文学研究
作者: 左洪涛   来源: 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金代   中国   宗教文学   全真道   文学研究  
描述: 本书第一章综合考察了金元时期全真教兴盛以及大批文人弃儒从道的深层原因。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及其曲折的创教经过,全真教的发展过程、主要的教义教制。第三章从总体上分析了金元时期全真教道教词,主要有金元道教词兴盛的原因:与道教神仙有密切关系的词牌……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