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论孔子的信誉思想
作者: 商原李刚   来源: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关于信誉的思想是孔子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一个人言行一致即有信用,有信用才会被信任,被信任才会获得信誉,有信誉才会有信心, 有信心才会有所建树。信用、信任、信誉、信心是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 信誉的缺失是社会不稳定的突出表现。突破这一界限,社会交往和发展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在孔子看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
孔子仁爱观再认识
作者: 杨朝明   来源: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说到“仁爱”,大家都会想到它是指的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还容易联想到“仁慈”、“仁德”、“仁厚”、“仁惠”以及“仁民爱物”这些词语,想到“仁义道德”、“仁人君子”以及“仁人志士”或“仁人义士”等等。如果追溯“仁”的来源,谁都会想到孔子。
《论语》中的“仁”与孔子仁学的内涵
作者: 黄怀信   来源: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仁”字在今本《论语》中出现110次,分见于16篇的40章。40章中,实际上有4章之“仁”为“人”字之误,有3章其中各有一处“仁”为“人”字之误,有2章之“仁”又为他字之误。另有一章,本应有“仁”而今本脱失,共10章有误。这些错误,迄今大多未被发现,以致其本义淹没, 谬说丛生,严重影响对孔子仁学乃至整个儒学思想的认识。此实古人之
孔子辩证法思想探赜
作者: 彭彦华   来源: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一谈及孔子哲学,人们常常以之与他同时代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相比较,往往以为赫拉克里特哲学中形而上学居第一位,道德的部分是次要的;孔子似乎全神贯注于道德与政治方面的说教,不提及形而上学问题,因而不仅西方人,连中国人自己也不大承认孔子是哲学家。其实这是误解,赫拉克里特并非不讲道德与政治,孔子也并非不言形上学。
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何以可能?——依据生活儒学的阐明
作者: 黄玉顺   来源: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本文讨论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其着眼点不是“孔子仁学”本身如何,甚至也不是其“现代意义”本身如何,尽管我们在讨论中必定涉及这些问题,而是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何以可能”的问题。“何以可能”这样的问法,乃是当代思想的最前沿、最基本的发问方式,这种方式所追问的并非某种形而上学或形而下学的“建筑”本身如何,而是其“地基”如何。
儒学与做人
作者: 张树骅   来源: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作为中华文化的主干与核心,儒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历代儒家人物提出了大量关于国家与社会的治道、政道、为政之道等政治思想。二是人学思想。儒学提出并阐发了极为丰富的有关人生哲学、人生哲理等人生智慧思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儒学所提出来的关于为什么要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
儒学与宗教对话
作者: 张践   来源: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2006年1月24日,美国助理国务卿佐利克访华,在繁忙的国事活动之余,他专门抽出时间参观了四川卧龙大熊猫繁育基地,并抱着即将送给台湾的大熊猫团团照了一张相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说:“有人非常惧怕
儒学的生命力何在?
作者: 蔡德贵   来源: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最近,学术界出现了一种观点,认为儒学不是宗教,孔子思想因此不可能干秋万代地传下去。事实上,孔子确实不是教主,儒学也不是宗教, 只是有宗教性。但是不是宗教的儒学,就不能千秋万代传下去吗? 我们认为,即使儒学不是宗教,它也可以千秋万代传下去。因为作为人文初祖的孔子,已经抓住了全人类共有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
儒学与实学关系之探讨
作者: 庞万里   来源: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儒学与实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实学既是一种务实的为学价值取向, 又是从北宋至清代的一种学术思潮与流派。先秦儒学有着经世的传统,高扬积极入世的精神,提倡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学做圣贤”,“立德,立功,立言”,以达到人生的不朽价值。孔子之学平实,不空言性道微言。孔子提倡“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 要求其弟子修己以治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故先秦儒家积极参与政
儒学的忧患意识与社会和谐
作者: 丁原明   来源: “儒学与实学及其现代价值”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忧患意识无疑是儒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按照《辞海》,“忧”即愁苦、忧虑,“忧患”即指忧虑、担心困苦患难。《诗·小雅·小弁》即有“心之忧矣,不惶假寐”语,意谓心里的忧伤啊,连合眼的工夫都没有。后来,《论语》中使用“忧”字多达15次,《孟子》中也多次使用它,《易传·系辞下》则明确将“忧”与“患”连成一个词来加以使用:“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