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探析《黄帝内经》“中和”思想的体现与运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化理论   气一元论   黄帝内经   中和思想  
描述: “中和”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体系,古代儒、释、道学在“中和”思想方面互相融通。《黄帝内经》没有直接明道“中”“和”及其关系,但其归纳了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的生命运动规律。通过从“中和”思维角度,探讨《黄帝内经》所阐述的人体生理的人与自然、人体自身的“中”态,体现在阴阳升降之自和、四气五运与人为和、五脏生理功能成和的“和”态,以及情志与五味的“和”之用的养生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失其“中和”则表现为病理现象,中医防治疾病期以达天与人的“中和”为王道。《黄帝内经》的“中和”思想,奠定了气一元论及其气化理论的基础,不断启迪后世医家之思学,成为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思维和辨证方法,对中医药理论及其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乳儿乳痈的古代中医文献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病名   不乳儿乳痈   中医文献   病因病机  
描述: "乳痈"病名首见于晋代《针灸甲乙经》,其后《肘后备急方》《刘涓子鬼遗方》等书中记述的乳痈可能包含不乳儿乳痈,《儒门事亲》所述可能为不乳儿乳痈,《外科启玄》首次以实例描述乳疳即不乳儿乳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可明确定义为不乳儿乳痈。其病因病机主要由风、热邪侵袭,或忧郁、暴怒伤肝,或厚味饮食,致厥阴之气不行、阳明之血壅而成;或湿火挟肝阳逆络,或时疫、伏邪聚结,使气血瘀滞成痈;男子乳痈则主因怒火、房欲过度损伤肝肾,使肝虚血燥,肾虚精怯,肝经无以荣养,或胃火炽盛、中壅乳房成痈。
《证类本草》征引北宋邢昺《尔雅疏》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尔雅疏   邢昺   北宋   征引  
描述: 北宋本草学巨著《证类本草》,大量征引北宋训诂学巨著《尔雅疏》中的相关文献以助本草名物训诂,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在宋代之前,本草文献绝少引用训诂文献,呈现出本草学与训诂学隔绝的形态。宋代皇帝重视医药,儒臣受命编修本草文献,遂开始重视引用传统训诂学的成果以助益药物辨名;同时《尔雅疏》也大量引用传统本草文献以助训诂,体现了宋代本草学与宋代训诂学良性的互动关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