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四十不惑”解读
作者: 段剑洪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为儒家之祖,亦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他开发中国文化精神的长江大河,永远灌溉中国民族的心灵。他的名篇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篇·第二》)对此,古今许多中外名家学者都给出自己的理解。本文将就孔子"四十不惑"进行阐述。笔者认为"四十不惑"是孔子对自己前半生的生活经历的总结,透着孔子的生命体验
孔子的“四十而不惑”
作者: 于丽芬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论语·为政》篇有孔子自身人生为学进德的叙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篇讲的是孔子一生几个年龄阶段随着学业的增长从而使精神境界提升的程度。孔子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在这些琐碎的个体经验中获得了许多人生道理。正向他自己所说的"困而学之"。因此,当孔子的思想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典范时,它便具有强大的感召和渗透力,塑造着民族精神,成
孔子学院 飘洋万里
作者: 杨发恩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公元前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宣言。近年来全国各地少儿读经班的遍地开花,文庙的相继修复,官办、民办祭孔活动不断涌现……都在宣示一个理念:必须回到孔子那里去寻取智慧。今天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全球开花,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本土儒学复兴的先兆。一、孔子学院知多少
孔子“变”论
作者: 李国新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孔子     辩证      
描述: 孔子十分强调"正"。但在其思想体系中,他亦对"变"有所阐发。孔子的"变",是"礼"制约下的"变",以辅助"正"为价值取向;同时以"真"为归宿,这是有别于"善"与"美"的另外一种追求,趋向于其所说的"信"。其"变"亦是一种自然的属性、一种辩证的观点,是乐的需要,表现出辩证发展的时代观。
孔子之教始于诗
作者: 张励民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闻夫子之教也,先以诗,世道者孝悌,说之以义而观诸体,成之以文德。"——《大载礼记·卫将军文子》情动于中,生于心而形于言者,为诗。好诗必见真性情,美而善。反之,虚情假意、忸怩作态者,诗品、人品必等而下之。夫子学说,核心在仁,属于伦理哲学的范畴,充满着理想主义的色彩。仁作为一种美德,基础在真,在善;言必信,行必果。所谓入则独善其身,出则兼具天下,修的是内省的功夫。倘美好的仁德只是挂在嘴上的口号
读《论语》:重温孔子的教育思想
作者: 邢晓燕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他列为世界文人之首,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一个大智慧的完美教师形象。孔子十分重视教育,一方面打破了三代以来"学在官府"的局面,倡导私人讲学之风,使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有受教育的可能;另一方面,他又在教学实践中成功地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成为私人教育的楷模,"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对以后的中国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
云南孔子学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作者: 张宝三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七日)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在各方大力协助、支持下,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天紧张而又热烈的讨论,已完成了大会预期的各项议题,获得了圆满成功,现在,会议即将顺利闭幕!回顾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自创建迄今,不知不觉已有18个寒暑。18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廷光会长的领导下,学会的学术研讨活动在与省内外及海峡两岸学
浅论孔子“知天、知人、知己”之道的现代价值
作者: 李锐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一项共同的挑战和冲突,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态、人文和精神三大危机。我们渴望并追求着幸福,然而又不得不面对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内心的种种矛盾,并在这些矛盾与冲突中困惑迷茫。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矛盾与冲突,关系到我们的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们的社会能否和谐,关系到我们每个人能否生活得幸福。孔子学说中的知天、知人
传承和弘扬孔子“不惑”思想 应对各种思想文化交锋的挑战
作者: 赵廷光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七日)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全党全国掀起学习贯彻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的大好形势下,以"不惑"为主题的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18次研讨会现在开幕了!我谨代表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向各位专家、学者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对各位朋友躬与盛会、光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
孔(儒)学在日本
作者: 张义祥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我们中国儒家的精神实质,有历史以来,都是以仁、义、礼、智、信;被尊为人类最崇高的美德;特别是"仁",更被认为是一种最本质的美德;因为,它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在论语里,总共58章当中,孔子使用"仁"字,达109次之多,可见孔子对"仁"的重视程度。所以,所有儒家思想,即以"仁"为中心。孔子所说的"仁",即是在上位者,要爱护人民的意思。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有一位,有名的核子物理科学家;一个自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