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的智慧
作者: 林语堂   来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思想评论   前479   前551   孔丘  
描述: 林语堂用美妙的英文向世界介绍中国人和中国历史文化,但是,囿于所处时代、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他的思想认识不免带有历史的局限。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正是中国国内动荡变迁、破旧立新的时期,特定的创作背景无疑也给他的作品留下印痕。显而易见地,比如当时对朝代称谓与历史纪元的划定不统一(如称清朝为ManchuDynasty);且时无汉语拼音方案,专有名词均使用威妥玛拼音音译等。此外,也能发现作者在解读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现象时的不足,如反映在民族关系的表述上,称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为foreign blood、for
大机构观与中国道路 孔子学院发展比较研究
作者: 黄湄   来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大机构观与中国道路 孔子学院发展比较研究
儒学概念早期西译初探 以《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庸》为中心
作者: 罗莹   来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儒学概念早期西译初探:以<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庸>为中心》是一部跨文化研究著作,以早期来华传教士的中国典籍西译作品《中国哲学家孔子·中庸》为核心研究对象。在中国的海外汉学研究中,由于中国学者普遍缺乏拉丁语知识,学科研究的深入程度受到相当影响。本书作者曾经专赴欧洲学习拉丁文,算是汉学界少有的掌握拉丁语的青年学者,有能力直接阅读早期传教士撰写的拉丁文献,使其研究具有了一定优势。
儒释道耶与中国文化 汉英对照
作者: 汤一介   来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宗教文化  
描述: 《儒释道耶与中国文化》(汉英对照)收录了汤一介先生有代表性的学术文章10篇,这些文章都曾被译成英文发表在各大中外期刊上。内容涉及儒家、道家、佛教、基督教等各种文化思潮的互动碰撞。面对西方学者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先生提出“和而不同”的理念,对中外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儒耳目资》源流辨析
作者: 谭慧颖   来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西儒耳目资   研究  
描述: 本书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选题缘起、已往研究成果、全书的结构安排等。第二章探讨《耳目资》的著者问题,仔细评核参与撰著和促其付梓的中西儒士的各自贡献,以期再现该书得以产生的历史原貌。本书第三章辨析《耳目资》中概念术语的来源。第四章以整个科学史为背景,追溯……
这外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晚年口述 英文
作者: 梁漱溟   来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1983   英文   梁漱溟   哲学思想   研究   1988  
描述: 本书根据梁漱溟先生1980年与美国艾恺教授对谈录音整理而成。谈话中,梁漱溟先生论述了儒释道各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陈独秀、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回顾了先生一生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等),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先生哲学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西儒耳目资》源流辨析
作者: 谭慧颖   来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西儒耳目资》源流辨析
环游地球八十天 轻松英语名作欣赏 鸢尾花
作者:     凡尔纳   来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近代   法国   对照读物   科学幻想小说   汉语   英语  
描述: 本书属“轻松英语名作欣赏”系列,改写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名著。讲述了一位英国绅士与人打赌要在80天之内环游地球的历险经历。
百科通识文库 时间简史
作者:     霍尔福德   斯特雷文斯   来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普及读物   时间  
描述: 《时间简史》“什么是时间?如果没有人问我,我知道;如果我试图解释它,我便茫然了。”为什么要以种种方式计量时间?一星期为什么是7天?分和秒是何时产生的?为什么有些历法是阴历,而有些是阳历?本书列举一系列引人入胜的事例,从古罗马和儒略·凯撒设置闰年到20世纪20年代固定的复活节的方案,溯古访今,闲话时间。
时间简史 通识读本 典藏版 英汉对照
作者:     斯特雷文斯   来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普及读物   时间   对照读物   汉语   英语  
描述: “什么是时间?如果没有人问我,我知道;如果我试图解释它,我便茫然了。”为什么要以种种方式计量时间?一星期为什么是7天?分和秒是何时产生的?为什么有些历法是阴历,而有些是阳历?本书列举一系列引人入胜的事例,从古罗马和儒略·凯撒设置闰年到20世纪20年代固定的复活节的方案,溯古访今,闲话时间。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