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的博客
作者: 王占景   来源: 北京:群言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前511   前479   人物研究   孔丘  
描述: 本书以博客的形式,从《论语》、《礼记》、《孔子家语》等史书中选取关于孔子生平事迹与思想的记述,同时整理中外名人关于孔子、儒家学说的相关论述、观点以及与其论述有相通之处的箴言故事,不仅可以看作是历代先贤及名人们思想的交锋与碰撞,同时给读者一个全面认识孔子思想及各界名家对孔子评价的体验。
孔子的智慧
作者: 林语堂   来源: 北京:群言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思想评论   前479   前551   孔丘  
描述: 本书为林语堂文集之一,共分11章,其中《孔子传》首次把孔子的传记译成英文,这是孔子最早的传记,也是孔子惟一的传记,依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孔子世家》英译;《中庸》给儒学系统一个完整适当的基础;《大学》虽然在伦理与政治之间,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国家世界之间的立论未必允当,文字则是前后一贯的论辩;经过重新排列重新选录的《论语》文本,大体而论,是本书最为隽永有味的一章。
林语堂文集 孔子的智慧
作者: 林语堂   来源: 北京:群言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0204030202
林语堂全集 24 孔子的幽默
作者: 林语堂   来源: 北京:群言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本书收录了《论孔子的幽默》、《论孟子的文体》、《中国文化之精神》、《论东西文化的幽默》、《中西文化对话录》、《论东西思想法之不同》等作品。
吉凶祸福的原理
作者: 钟茂森   来源: 北京:群言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道藏  
描述: 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儒释道三家都非常重视因果。道家的这篇太上感应篇,通篇都是讲因果报应的。 太上感应篇,篇幅不长,可是历代的古圣先贤的注疏讲义,非常丰富,不但包括了儒家的精要,而且将道家佛家的精华都收揽在其中。太上是至尊的称呼,所谓称天立教,指示人不可以疏忽,要认真体会天道,也就是天理,而去顺乎人心,如法奉行的意思,反以叫太上。全篇开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四句为总纲,把感应之事理,已说得非常的透彻。有感必有应,随感随应,这是天然之道,道理非常之深。 周易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就是讲因果,作善的人家一定得善报,而且还必有余庆,吉利还有剩余的。作不善的人家,必有恶报。恶报之后还有余殃,子孙都会遭殃。 印光大师曾说:太上感应篇摄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作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 常州彭凝祉先生小的时候就奉持太上感应篇,后来考中状元,做了尚书依然每天奉持。他还说这部书是元宰必读书,元是状元,宰是宰相,状元和宰相必定得读的书。不是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成状元当宰相,但要想当好状元宰相的人必定要在这本书上下功夫。
中华文化的3个根本 3册
作者: 钟茂森   来源: 北京:群言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儒释道三家都非常重视因果。道家的这篇《太上感应篇》,通篇都是讲因果报应的。《太上感应篇》,篇幅不长,可是历代古圣先贤的注疏讲义,非常丰富,不但包括了儒家的精要,而且将道家佛家的精华都收揽在其中。太上是非常尊敬的称呼,所谓称天立教,指示人不可以疏忽,要认真体会天道,也就是天理,而去顺乎人心,如法奉行的意思,所以叫太上。全篇开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四句为总纲,把感应之事理,已说得非常的透彻。有感必有应,随感随应,这是天然之道,道理非常之深。
太上感应篇研习报告
作者: 钟茂森   来源: 北京:群言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儒释道三家都非常重视因果……
中华文化的三个根本
作者: 钟茂森   来源: 北京:群言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修德立业的根基》 儒家的基础德行在弟子规里面,道家的基础德行在太上感应篇里面,佛家的基础德行是十善业道经。如果说在儒释道三家里面找出相似同类的,那么太上感应篇和十善业道经跟弟子规属于同类的,都是讲我们的基础德行。 弟子规是一部讲人如何落实德行的教材。人希望能够在这一生成就优良的品德,成就幸福的人生,成就成功的事业,那么学习弟子规便是最好的入门根基。就要在根上扎根,弟子规要句句做到,我们道德的根就扎稳了,我们这一生的学业、事业、家业、道业,就都有了把握。 弟子规,一百一十三件事,讲的似乎都是生活小事,但于当今儒学根基缺乏的时代,它已经不仅仅是孩子学习的『童蒙养正』的教材,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待人处事的至要良箴。细细体味,弟子规每一句话都有很深的义理,所谓『如海一滴,具百川味』。一滴海水里头,就含有百川,所有河流的味道。『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给了我们伦中的所有规范,甚至还不仅仅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学习弟子规,于一滴水,体百川味,成就幸福人生之根基,何其幸哉? 《吉凶祸福的原理》 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儒释道三家都非常重视因果。道家的这篇太上感应篇,通篇都是讲因果报应的。 太上感应篇,篇幅不长,可是历代的古圣先贤的注疏讲义,非常丰富,不但包括了儒家的精要,而且将道家佛家的精华都收揽在其中。太上是至尊的称呼,所谓称天立教,指示人不可以疏忽,要认真体会天道,也就是天理,而去顺乎人心,如法奉行的意思,反以叫太上。全篇开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四句为总纲,把感应之事理,已说得非常的透彻。有感必有应,随感随应,这是天然之道,道理非常之深。 周易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就是讲因果,作善的人家一定得善报,而且还必有余庆,吉利还有剩余的。作不善的人家,必有恶报。恶报之后还有余殃,子孙都会遭殃。 印光大师曾说:太上感应篇摄取惠吉逆凶福善祸淫之至理,发为掀天动地触目惊心之议论。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善者得何善报,作恶者得何恶报,洞悉根源,明若观火。 常州彭凝祉先生小的时候就奉持太上感应篇,后来考中状元,做了尚书依然每天奉持。他还说这部书是元宰必读书,元是状元,宰是宰相,状元和宰相必定得读的书。不是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成状元当宰相,但要想当好状元宰相的人必定要在这本书上下功夫。 《回归本性本善》 十善业道经,是佛门中最根本的一部经典。十善的内容中,属于身体行为的有三种: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行为的有四种: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思想行为的有三种: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这十种行为属于善行,所以叫十善业。业是行为,道是原理。这部经阐述了十善行为的原理,所以叫十善业道。经,是恒常的宇宙人生真理。本经也叫佛说十善业道经,是佛陀契机契理的针对众生圆满的说法,修学一切佛法,都要以此经的核心内容『十善业道』作为基础。让我们以十善业道经为标准,正己之心行,立志效法前贤,为达至善圆满之境界打下坚实基础。 『十善』,有十个科目,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十个科目。但是它的深义是代表大圆满,在华严经里面,『十』就代表大圆满。所以这个善法是包含着大圆满的善,无量无边的善法,归纳起来可以有这十大类。这个善就是善恶的标准,佛告诉我们要修十善,按照十善去做就能够得人天一碣报,甚至成圆满菩提。 这部十善业道德经虽然在佛法里属于基础科目,是教初学的,可是要知道,这部经典既通初学也通圆满的如来果地,是圆融的。从初发心开始学佛,一直修到阿罗汉、菩萨,到如来果地,所修的无非就是十善业道的圆满落实,所以十善业里的每一条含义都非常深广。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