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古琴何以成为儒学生活世界的器物之一?--从宋儒朱长文乐圃先生《琴史》论起
作者: 刘振维   来源: 止善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世界   《琴史》   古琴   朱长文   儒学  
描述: 古琴何以成为儒学生活世界的器物之一?--从宋儒朱长文乐圃先生《琴史》论起
巴蜀地域文化之特色及对当代通识教育的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止善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巴蜀地域文化   特色   当代通识教育  
描述: 巴蜀地域文化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巴蜀思想文化史上,歷代傑出人物輩出,各自為不同時期巴蜀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並以其自身所具有的融會各家各派及儒、道、佛三教,具有較強的包容性;重躬行踐履、實事實功;重經學,超越舊說,勇於創新;重人情,以義理為指導;批判專制,與時俱進等特點,深刻影響了其他地區的思想文化,為整個中華文明的發祥創建和中國學術思想的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由其獨到的人文特色和地域特色,也給當代通識教育以一定的啟示。
石刻与经典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止善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学术   石经   石刻   西安碑林   经典研究  
描述: 經典在中外各文明國家都會存在,經典是什麼?簡單的說,一部經典常背負著歷史的痕跡,傳述不同時代的氛圍,並確立讀者自己的位格;因此經典已成為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的潛意識,深藏在記憶之中。 中國的經典較之西方更具有現實生活的楷模性與指引性,凡是「由聖人及門弟子著作,或經聖人刪定的著作,且經當時政府認可,立於學官的著作就成為經典」,這使得經典更具有文化上的典範性。由於漢武帝的獨尊儒術並與人才的擢拔結合,使得中國長期以儒家的論著作為「經典」,然而究竟哪些儒家著作可以被尊為經典?官方的石經刊刻給予一個明確的典範地位。這也就是經典的石刻化,與石刻的經典化。 由石經的刊刻,可以看出官方如何利用石經的刊刻來展現當時的主流學術思潮,如正始石經改變熹平石經展現的今文經的正統系統,以古文經書為刊刻對象;開成石經綜合今古文經學義理與考據不同的學風,擴大史學的領域,加強訓詁與考據的份量等。更值得注意的是西安碑林中所展現出宋代對於所謂經典的寬容性,是一個融合釋、道、儒的學術體系。 石刻的昭示性及系統性可以作為經典研究的重要切入點,而宋代對於學術的開放性,更給予後世一個啟示:對於中國經典的認知,是否可以更加拓展,讓中國的學術有更廣袤的空間。
林献堂的土地经营与业佃关系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止善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主   业佃关系   林献堂  
描述: 土地是各種生物賴以生存之根本,當土地私有化之後就涉及複雜經濟因素之介入。林獻堂是臺灣日治時期的大地主,其推動臺灣民族運動、社會救濟與文化啓蒙等所有經費,絕大多數來自於佃租。獻堂的田產經營保守穩健,常以儒紳的角色處理業佃關係,體恤佃農的勞苦,不輕易起佃換耕,遇災減租,關心米價並訴諸抗議行動。在1920年代以後臺灣農民運動崛起,獻堂以開明作風,組織坑口農事自治村,建立傳統與現代作風融合的業佃關係,以德行為中心思想的經濟活動經營,在平衡個人財富與佃農生活的人文思考領域上,實踐個人入世的社會服務觀與生命價值。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