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蜀学渊渊:巴蜀的石经、群经总义与经学丛书文献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经   群经总义   经学丛书   巴蜀文献  
描述: 蜀学是巴蜀文化的结晶,中华学术的宝藏。巴蜀的石经、群经总义、经学丛书类文献是巴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蜀学的重要栽体。本文系统梳理了石经、群经总义、经学丛书三类经学文献的历史源流,并着重分析了三类文献在巴蜀学术史、文献学史、文化史中的成就与特色。
北宋二体石经考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经   拓本   九经   残碑  
描述: 北宋初,统治者推行右文抑武政策,掀起一股崇儒兴学之风,从而使刊刻石经成为必要。石经的刊刻是由仁宗朝的杨南仲等人完成,共有九经,因用真、篆二体书写,故称二体石经。后王氏新学兴,石经废置不用,今所存者
石刻与经典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止善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学术   石经   石刻   西安碑林   经典研究  
描述: 經典在中外各文明國家都會存在,經典是什麼?簡單的說,一部經典常背負著歷史的痕跡,傳述不同時代的氛圍,並確立讀者自己的位格;因此經典已成為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的潛意識,深藏在記憶之中。 中國的經典較之西方更具有現實生活的楷模性與指引性,凡是「由聖人及門弟子著作,或經聖人刪定的著作,且經當時政府認可,立於學官的著作就成為經典」,這使得經典更具有文化上的典範性。由於漢武帝的獨尊儒術並與人才的擢拔結合,使得中國長期以儒家的論著作為「經典」,然而究竟哪些儒家著作可以被尊為經典?官方的石經刊刻給予一個明確的典範地位。這也就是經典的石刻化,與石刻的經典化。 由石經的刊刻,可以看出官方如何利用石經的刊刻來展現當時的主流學術思潮,如正始石經改變熹平石經展現的今文經的正統系統,以古文經書為刊刻對象;開成石經綜合今古文經學義理與考據不同的學風,擴大史學的領域,加強訓詁與考據的份量等。更值得注意的是西安碑林中所展現出宋代對於所謂經典的寬容性,是一個融合釋、道、儒的學術體系。 石刻的昭示性及系統性可以作為經典研究的重要切入點,而宋代對於學術的開放性,更給予後世一個啟示:對於中國經典的認知,是否可以更加拓展,讓中國的學術有更廣袤的空間。
宓子佚文辑补
作者: 暂无 来源: 图书馆杂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韩诗外传》   蜎子   朋友之道   石经   辑补   诸子略   宓子   整理者   楚简   《淮南子》  
描述: 宓子,字子贱,鲁人,孔子弟子。善治政,曾为单父宰,“有才智,仁爱,百姓不忍欺,孔子大之”,赞为君子。其事迹散见于《论语》、《孔子家语》、《韩非子》、《吕氏春秋》、《新书》、《淮南子》、《韩诗外传》、《说苑》、《论衡》。《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有《宓子》十六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不著录,久佚。马国翰从以上诸书采得佚文七节,皆记宓子言行。
蒋衡与“十三经刻石”
作者: 暂无 来源: 前线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石经   十三经   儒家典籍   正统思想   刊刻   国子监   儒家学说   乾隆帝   儒家经典  
描述: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有一部世界上最大、最重的书——"十三经刻石"。它诞生于清乾隆年间,以贡生蒋衡花费十二年时间手书的"十三经"为底本所刻,又称之为"乾隆石经"。自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后
板本通论(连载)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图书馆学报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经   毋昭裔   后汉书   五代监本   陀罗尼   绍兴   尔雅   九经   国子监   王国维  
描述: 书载于《史记·封禅书》及司马贞之书,故不复赘。若言书籍之制,便民垂远,当始于汉之《一字石经》。《后汉书·蔡邕传》:“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一七五年),乃与五官中郎将
乾隆石经——北京孔庙十三经碑林
作者: 暂无 来源: 首都博物馆丛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京孔庙   石经   奏请   《孝经》   蒋氏   蒋衡   贻误后学   蔡伯喈   著名文学家   写经  
描述: 一我国古代自汉、唐、宋以来都有石经之刻,目的是为了"考定圣贤经传使文字异同归于一,是嘉惠艺林,昭垂奕(?)"。~①石经之刻始于汉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蔡邕(蔡伯喈)认为"经籍去圣之久远,文字多谬,俗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