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论孔子君子人格的要义
作者: 胡发贵   来源: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子   要义   君子  
描述: 人格问题是孔子关注的中心话题之一。从小人到圣人,《论语》中论及了恒者、士、贤人、善人、君子、成人等20余类人,而其间谈论最多的当数君子,可以说这是一个令孔子倾心思考的大问题,也因此留下了丰富而多样的相关论述,其精髓是强调"君子怀德",其德性呈现是"文质彬彬""君子坦荡荡"和"君子不伐善"。孔子的君子观对于我们今天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仍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赛珍珠宗教民俗观及其中国小说批评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民俗观   赛珍珠   中国小说批评  
描述: 现有赛珍珠及其小说研究成果中,因缺乏基督教在华传教观念史的视角介入,相关研究留有可待深入辨述的空间。传教士宗教民俗观形成于明末以降数百年间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儒释道文化两种文化冲突的历史语境中,赛珍珠宗教民俗观的生成有传教思想史及其传教家庭等影响因素,体现于其传教反思及中国小说批评中。
耶律楚材与孔门禅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耶律楚材   以儒治国   孔门禅   以佛治心   正偏五位  
描述: "孔门禅"是三教融通历史潮流的结晶,是禅宗史上值得注意的现象。耶律楚材是"孔门禅"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和行为虽体现为出世和入世两端,但仍以佛学为指归。其"以佛治心,以儒治国"的禅法思想和阐扬行秀一系曹洞宗学说的禅诗集中体现了孔门禅的内涵。
佛禅与辽金文人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影响   禅宗   金朝   文人  
描述: 佛教在辽、金都有较充分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辽朝佛教侧重于法事活动,较受统治者重视,以华严宗、密宗为主流;而金朝佛教则以禅宗为最活跃、最有影响的派别,虽佛门与皇权的关系微妙,但佛学发展水平略高。两朝佛禅浸润士林,许多文人习染佛禅。各族文人亲近山水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与佛禅的影响有密切关系。辽、金300余年间出现了不少出入佛禅并对此有精深造诣的文人。他们对佛禅的态度可大致分为奉佛行禅者、佛内而儒外者、以佛禅为消遣和享乐者、以较为科学的精神研习佛学并从中汲取思想和创作养分者、排抑佛禅者5类。后期文坛领袖李纯甫、赵秉文与佛禅的纠葛一明一暗,典型地反映了本时期文人沾溉佛禅的趋向。出入佛禅的文人受三教合一思潮的影响,往往对各种学说杂采并蓄。两朝文人亲佛染禅的史例中还透露出一些关于禅宗发展史实方面颇有价值的学术信息。佛学禅法在文人圈内广泛流播是其向文学深层渗透的前提。
金朝儒学与文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旧儒学   文学   文道关系   金朝   理学  
描述: 金朝儒学驳杂而不统一,流播着许多派别。新、旧儒学并存的格局是构成金朝文学的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金朝境内旧儒学思想的回升,是整个古代儒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运动形式。北宋理学诸流派起初潜存于民间,后来随着南宋理学逐渐北传以及文人纷纷涉足,新儒学终于在金末元初蔚为大观。终金一朝,盛行于士林、文坛并对创作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理学派别是被认为非正宗的蜀学。文人对儒学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类型专门致力于研习和传播新、旧儒学,以纯儒自居;另一种类型博采杂取,兼容众说,于儒学之外又濡染释、老。儒学对金朝文学的意义主要反映在3个方面:首先,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程度不同地体现在各种文体的创作中;其次,出现了许多阐发儒家思想尤其是宋学的诗、文作品;再次,文学活动中的文以载道、修辞立诚的意识得以强化和深化。儒学对金朝文学的作用表现为正、负两方面。金朝作家和文学理论家较好地解决了文、道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儒家思想对文学的阻力。
“以物”如何“观物”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物观物   《鸟鸣涧》   邻野生境   德勒兹  
描述: 《鸟鸣涧》有三种解读方法,从儒、释、道角度都解决不了以“物”如何“观物”的问题,王国维和邵雍的“以物观物”的理论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通过生态学的解读方法,才能实现“以物观物”。生态学考察有机非有机物的“转变”(becom ing)与“差异”(d ifference),以及“邻野生境”(m ilieus),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物观物”。生态学的方法为解读中国山水诗带来了新的思路。
《文心雕龙》产生的文化背景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朝文学创作   刘勰   《文心雕龙》   复古与新变思潮   文化背景   树德建言  
描述: 产生于齐梁时代的《文心雕龙》“体大而思精”,有着深厚而广阔的文化背景。第一,六朝文学创作的繁荣给《文心雕龙》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第二,齐梁时代儒、道、释三教同时流行带来了思想的活跃与解放,给《文心雕龙》的产生提供了大环境;第三,齐梁文坛复古与新变两种思潮的斗争为《文心雕龙》的产生创造了小环境;第四,魏晋以来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以及刘勰强烈的“树德建言”的欲望给《文心雕龙》的产生创造了理论批评的背景。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