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古代典籍如何译?——比较三个《尚书》译本引发的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翻译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南本   山东本   理译本   《尚书》  
描述: 《尚书》作为中国重要儒家典籍早已引起西人注意,自17世纪起即有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先后推出多种西语译本。其中英译本以19世纪英国传教士汉学家理雅各所译最为出色,至今为国际汉学界公认为儒经"标准译本"。国内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先后推出两个《尚书》英译本,但尽管较理译本晚出近一个半世纪,质量和影响却远不及后者。其中,"山东本"虽大体达旨、译笔流畅,但当注未注致"译犹未译",过度"归化"使原文化形象受损;"湖南本"对原著、前人注疏、前人译本几乎未作任何研究,仅据某一今译本匆匆转译,不但理解有悖原意处甚多,而且频繁出现各种表达性错误,显示翻译态度极不严肃。反观理译,选词精当,语义信息传递准确;注释周详,文化内涵充分揭示;作风严谨,误译误释降到最低。这一比较促人深思。本文以为,英译典籍,仅通英语远远不够;高度的责任心、深厚的国学功底、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适当的翻译方法,缺一不可。
中国佛教翻译中儒家文化的同化作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翻译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翻译   儒家文化  
描述: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文化,起源于印度,后来通过翻译的途径传到了世界各地,并在中土发达起来。中国佛经的译介始于西汉,然后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朝代的儒化,最终在唐代完成了它的儒化过程,完全融入了中土文化,宋代延续了这一儒化进程。在翻译策略上,两汉时期以异化为主,致使译典游离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外,影响了佛教的传播。后来,佛典译者借助道家文化,采取归化的策略,接近中土文化,逐渐向儒家文化靠拢,最终使译典在教义和语言风格上完全得以儒化,使得佛教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