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西汉尊儒重道思想的活跃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西汉尊儒重道思想的活跃
说尔飞钳,呼吸沮劝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郑振铎曾说《三国演义》实际上就是一部“诸葛孔明传记”,林庚指出“《三国演义》最精彩的场面无疑乃是赤壁之战。书中首尾共用了八回(第四十三回至五十回)的巨大篇幅来写它”。《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虽然题为“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但实际上是诸葛亮的“独角戏”,鲁肃不过是线索人物,起的主要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对借文化经典促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实践思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世致用   教学   文化经典   提升   具体做法   人文精神   实践思考   引导学生   升华   人文素养  
描述: 现行高中课改语文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遍布着深蕴人文精神的经典文章,文质兼美,令人百读不厌。在教学中,如果引导得当,必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升华学生的人生境界。笔者试将教学中的几种具体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营造氛围 洋溢情感 导语精彩,能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怀,这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结语有力,亦可以达到洋溢情感、画龙点睛之效。 例如:由于《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几乎全书都是文言,学生初览,非但不会感受到扑面的锦华,反而会望而生畏。为了引导学生热爱这本书,热爱我们的文化经典,在第一课时我精心设置了导语: 立足中华大地,倡儒论道,感受佛趣,任时光荏苒,随乾坤转换,生是国土,学是国学,绵延传递,生生不息。千年之后亦必将能够感受到来自文化先人们的智慧闪光,万载之后亦必将感受到来自深层地下放射出来的辉煌思想。 再将这些文字以圆润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出来、回荡在教室里。从学生表情的益愈温暖和眸子的益愈明亮,我感觉到,这些文字,流到了他们的心里,激荡了他们的心跳,沸腾了他们的血液,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发了他们的学习渴望。
东汉息想家王充和他的《论衡》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王充(公元27~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时坚持批判神学,是一位唯物主义传播思想家。《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记载他的生平如下: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阔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诤不合去。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友人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中,病卒于家。 王充一生过着贫困的潦倒生活,他敏感到东汉豪族统治下的政治腐朽和是非颠倒。“富商之家必夺贫室之财”的经济兼并和贫富对立,“庸人尊显”“贤俊落魄”的人才不列和贵贱对立,都使他深感愤慨。尤其他看到统治者愚弄百姓的一派“虚妄之言”,更是无法容忍。因此他决心“考论虚实”,高举“疾虚妄”的批判大旗,写下了《论衡》《政务》《讥俗》《养性》等著作,对当时已成为封建法典的谶纬神学和天人感应理论,展开了系列抨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