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仁与礼关系新诠

日期:2009.01.01 点击数:18

【类型】期刊

【作者】 

【刊名】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

【关键词】 论语 意向性 意向行动 逻辑行为主义

【摘要】孔子「仁」一概念的心性论化乃是思孟一系的一大发展,至於 宋明道学、理学及心学之出现,则可说是儒学的剧变。虽然宋明儒 及当代儒者声称可「调适而上逞」、可得「先秦之真绪J 然而先 秦的血脉传至宋明,已发生了典范的变革,此中原因,实在於孔子 的道德思考不必有後儒所理解的思孟之形上心性论的预设,而形上 心性论亦不必纳入宋明儒及当代儒者所主张的本体宇宙论之故。 七十年代西方分析哲学家Herbert Fingarette 认为不可以孟子 的心性之说来理解孔子在《论语〉中的思想。他利用John Austin 的 语文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和Gilbert Ryle 的逻辑行为主义 (logical beh aviorism) 观点,对孔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解释。他认为 西方哲学与佛教传统所强调的心身之分与内外之别的观点,并不过 合用来分析孔子在《论语〉中的道德思想。并以一般中外学者的主 观心理主义的解读为错误,不能真实掌握孔学的要告。 本文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新儒家形上的心性天道论的解释与 Fingarette 的逻辑行为主义的解释,剖析这两种观点与文本不相应 之处,从而将《论语〉中的仁与礼的关条纳入意向性(intentionality)及意向行动(intentional action) 的框架中来理解,并尝试提出一种 异於上述二说的新解释。

【年份】2009

【期号】第21期

【页码】129-158

【全文挂接】 获取全文

3 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