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孔子的“天命”与“仁”
作者: 冯晨   来源: 道德与文明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情自由   贯通   天命  
描述: 孔子的“天命”内涵有两个维度:一是以“德性”的形式落实在个体生命中;二是作为“使命”为个体所感悟而成为其人生动力。这两层含义都与“仁”密不可分。“仁”作为人之为人的本性,其道德力量和自我创造能力成就了“天命”的权威性和原发性。作为外在的力量,“天命”的意义是以一种难以抗拒的道德命令促使个体去实现“仁”的内在要求。于是,“天命”和“仁”在这个意义上实现了贯通。当然,完成这些需要“仁”能够自由地呈现自己,也即个体的性情能够自由发挥。自由的性情不仅能够展现“仁”,从而实现个体与天地的和谐共在,同时也能让个体真切
孔子“成人”的人格特质及其对人格养成的意义
作者: 冯晨   来源: 理论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人   人格养成  
描述: 孔子所言的“成人”有两重含义,一是社会的“普遍人格”,二是个体的“独立人格”。这两者落实在具体的伦理情境中成为“仁”的表现方式。“成人”作为“普遍人格”,其内容来自于社会中客观的价值体系与伦理规范,而作为“独立人格”,其形成是由于内在仁心和外在礼义的共同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成人”内涵中既具有内在德性,又含有外在规范。基于此,现实中的“成人”就需要有修养的过程以养成之。鉴于“成人”内涵的双重性,此修养过程中既需要发明仁心,同时也需要以仁心去恰当地“理解”礼义。所以,“成人”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强调了“仁”
我欲仁,斯仁至矣—对孔子仁的解读
作者: 冯晨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活方式   德性生命  
描述: 通过对孔子仁的分析发现,孔子之仁从结构上说分为道德动力和道德规则;从行仁的能力上说分为先天基础和后天因素。因此,仁无法仅仅用道德规则说明,行仁的能力也无法仅仅以后天的因素说明。为了充分解释孔子仁的这些特点之形成来源,本文从孔子“我欲仁,斯仁至矣”一语入手,对“我”进行分析,发现“我”作为道德发源,表现为两个方面:具有内在的规定性;为道德行为提供动力。针对“我”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德性生命”一说,既用来说明“我”的道德动力和内在规定性,也用来解释孔子仁的特点。“德性生命”即为道德根据的“我”,这种“德性生命”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