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子人际观简议
作者: 杨爱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人际关系是人和人之间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对社会关系的处理起制约作用。在孔子的政治学说中,关于人际关系问题的论述占有相当的比重,许多富有积极意义的成分,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研究和继承。
孔子政治思想小议
作者: 杨爱民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对于孔子的政治思想,史学界研究的时间较长,讨论也最为热烈,或日。礼(见蔡尚思《孔子思想评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或日仁(见匡亚明《孔子评传》,齐鲁书社,1985年),或曰仁
论孔子的“德治”思想
作者: 杨爱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在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曾涌现出许多重要的思想家,由于他们以敏锐的目光审视社会问题,提出了一些意义深远的主张,而无愧为所处时代的杰出代表。当我们用今天的尺度去评判他们的思想价值的时候,不难发现其中的历史局限性,但重要的是,我
略论孔子的激励思想
作者: 杨爱民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激励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广义上指调动人的积极性,狭义上说是刺激,是一种促进行为的手段,从而使人能产生希望行为的原因。虽说这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概念,但作为激发鼓励使振奋的初始意义,在孔子思想中已有表现,作为思想的萌芽已经产生,并有了初步发展。春秋时代社会的巨变,使得
继承和弘扬孔子的敬业精神
作者: 杨爱民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身处礼崩乐坏之乱世的孔子,不仅独具匠心地开出了救世方略,而且不屈不挠地身体力行,辗转奔波于列国之间,满腔热忱地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力图将其付诸现实实践,以匡正天下,济世安民。这既表明了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又体现出了他强烈的敬
试论孔子的主流文化建设思想
作者: 杨爱民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的变化总是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然后反映到政治上,引起制度的变革,最后落实在文化方面,造成一种深刻的文化运动,以改变整个国民的精神和面貌,从而使其适应
略论秦朝的儒学
作者: 杨爱民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从西汉时开始,就有人抨击秦朝独用法治而取缔其他各家学说的统治政策,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灭绝了除法家以外的诸子学说,其实,这种观点未免过于武断。因为法家思想虽然在秦朝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也确定了以法家学说作为统治的指导思想,但是秦朝并没有反儒的传统,秦始皇也并未明确表示取缔除法家以外的其他各家学说。终秦一代,儒学仍然存在,并且对秦朝统治者产生着一定影响。当然,由于没能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加之秦政府在学术思想上确实设置了一些制约性的框框条条,使得儒学发展缓慢且水平不高,此时期的儒学研究,只能算
儒·儒家·儒学·儒术杂议
作者: 杨爱民   来源: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当我们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项伟大事业的时候,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始终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座宝藏,而作为传统文化主体内容的儒学,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发掘儒学蕴涵着的精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在研习儒学的过程中,对儒、儒家、儒学和儒术这几个概念有所思考,偶有所得,冒昧呈现,以就教诸位学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