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权力·网络·诗文:南宋中晚期的儒、释交游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承谱系   南宋中晚期   五山十刹制   儒释互动  
描述: 南宋中晚期,世俗精英与佛教高僧的往来交游达到新的高潮。促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包括仕人的心理需求,佛教自身的思想、实践、制度、文化之发展变迁,权力中心南迁,“五山十刹制”的创立等。在两方的交往中,丛林一方的师承谱系体现出很大的影响。两方之间的诗文酬唱甚为频繁,在高僧的语录和佛史僧传中留有大量的记录,涵盖儒佛之辩、谈禅论净、死生之事、时政关怀。
权力.网络.诗文:南宋中晚期的儒、释交游
作者: 暂无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承谱系   南宋中晚期   五山十刹制   儒释互动  
描述: 南宋中晚期,世俗精英与佛教高僧的往来交游达到新的高潮。促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包括仕人的心理需求,佛教自身的思想、实践、制度、文化之发展变迁,权力中心南迁,“五山十刹制”的创立等。在两方的交往中,丛林一方的师承谱系体现出很大的影响。两方之间的诗文酬唱甚为频繁,在高僧的语录和佛史僧传中留有大量的记录,涵盖儒佛之辩、谈禅论净、死生之事、时政关怀。
从儒释互动视角看契嵩禅师对文中子的评价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契嵩   儒释互动   文中子  
描述: 宋代佛门大德自主推进的儒释互动,有两个基本支撑点:一是认为佛教主要用于治心,坚持佛教之道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心性论具有优越性;二是认为佛教与儒家的伦理纲常不冲突,承认儒家具有安定社会和维持秩序的功能。文中子王通是隋朝大儒,对中晚唐尤其是宋代的儒家有着深远影响,契嵩禅师称赞文中子为"孔子之亚"和"孔子之嗣"可以从儒释互动视角中得到理解。契嵩禅师高度评价王通,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是文中子只是认为佛教不适合中国,但不反对佛教,而且承认佛的圣人地位;二是文中子有着强烈的淑世情怀和救世之策。
契嵩的“非韩”与宋代的儒释互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契嵩   非韩   儒释互动  
描述: 北宋仁宗年间,士大夫掀起了态势强劲的尊韩、排佛运动。禅宗领袖契嵩以儒释之道一贯为理论依据,积极地非韩护法。他批评韩子泥古,不悟佛教适时合用,用中道皇极解构道统说,用儒佛同归于治驳斥佛教害政说。同时,他批评韩愈的性情说,从儒家视角责难韩愈的为学与为人,并周纳韩愈,说韩亦受佛道影响。在非韩护法的过程中,契嵩用儒家伦理会通佛家戒律,用佛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在学术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如他提出儒佛同归于治,主张孝为戒先;把皇极定义为天地素有之理;积极挖掘儒家经典如《中庸》等性命之学的内容,在心学的基础上打通三教;比张、程更早地引入气范畴论性等。这不仅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而且启发和刺激了儒家学者从本体高度阐发儒家思想,从而催生了更具思辨性的理学。
宋代儒释互动的一个案例:契嵩非韩与韩愈地位的转折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契嵩   儒释互动     韩愈  
描述: 韩愈因为提倡古文、高唱儒道、排辟佛老而见重于世,其地位甚至一度有超越孟子之势。北宋中前期,僧人契嵩以非韩为策略来阻遏古文运动的排佛攻势,他指责韩愈急于求仕,批评韩愈的儒道阐释和性三品说,认为韩愈是“文词人”而并未知道。契嵩非韩,促使士人对韩愈的评价由高转低,而此后士人对韩愈的批评,也大抵不出契嵩非韩的范围,韩愈的形象最终被定格为有功于儒道的“文士”。新儒学的成形,是在儒释互动中逐渐完成的,而契嵩非韩与韩愈地位的转折,正是宋代儒释互动一个具体而微的例子。
契嵩的“非韩”与宋代的儒释互动
作者: 陈斐   来源: 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契嵩   非韩   儒释互动  
描述: 北宋仁宗年间,士大夫掀起了态势强劲的尊韩、排佛运动。禅宗领袖契嵩以“儒释之道一贯”为理论依据,积极地“非韩”护法。他批评“韩子泥古”,“不悟佛教适时合用”,用“中道皇极”解构“道统”说,用儒佛“同归于治”驳斥佛教害政说。同时,他批评韩愈的性情说,从儒家视角责难韩愈的为学与为人,并“周纳”韩愈,说韩亦受佛道影响。在“非韩”护法的过程中,契嵩用儒家伦理会通佛家戒律,用佛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在学术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如他提出儒佛“同归于治”,主张“孝为戒先”;把“皇极”定义为“天地素有之理”;积极挖掘儒家经典如《中庸》等性命之学的内容,在心学的基础上打通三教;比张、程更早地引入“气”范畴论“性”等等。这不仅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而且启发和刺激了儒家学者从本体高度阐发儒家思想,从而催生了更具思辨性的理学。
《孝论》在儒释互动中的媒介作用与佛教孝道化的研究
作者: 吴玢   来源: 2017第二届社会科学与人文国际会议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媒介   儒释互动   《孝论》   孝文化   佛教孝道化  
描述: 儒家社会提倡"以孝治天下",而佛教的一些戒规戒律却与之背道而驰,这样儒释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因此在这一困境下,如何重新解读孝文化的内涵,适应不同时期的儒释二教,就成为中国古代伦理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儒释二教沟通对话下的产物,北宋契嵩的《孝论》就成为儒释二教沟通对话的媒介之一,透过契嵩的孝道观,探讨传统孝文化在儒释互动中的作用,如何促进儒学与佛教在互动沟通中完成了彼此的吸收和改造,并指出佛教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