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六朝名士的山水情结述论
作者: 金泽民   来源: 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山水情结   成因   六朝名士  
描述: 六朝时期,名士纵情山水成风,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社会动荡黑暗,政治杀戮尤为残酷,士大夫便将纵情山水作为全身避祸的最佳途径;二是宣扬自然无为的玄学与鼓吹出世思想的佛教相结合:三是源于魏晋时期士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审美意识的自觉。在这风气盛行的同时,出现了大量的山水诗、文、画,名士的情感和欲望在对山水的审美中得到肯定,名士的主体在对山水的审美中展现风姿,由此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崭新领域,成为美学史上新旧观念递进的转折点,而且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风流雅儒的时代。
透过八大山人的山水情结看中国艺术之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文化精神   民族文化现象   中国艺术   山水情结   八大山人   画作  
描述: 艺术是民族文化现象中最鲜明、最活跃、最深刻的表现形式.山水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现象中最为显耀的一支,它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饱含着根深蒂固的儒、道思想,可谓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两干多年来,儒道思想对中华民族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之深之广是不言而喻的,山水画固然不能例外,根植于历代文人画家心中的所特有的"山水情结"也已成为画家心中的一种特殊的约定俗成的审美心理,这种审美心理自觉与不自觉的存在于"山水创作者"和"山水欣赏者"的意识中.
谈古诗词中的山水情结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才之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峡   杜甫   山水情结   古诗词   中国诗   陶渊明   毛泽东   哲学思考   山水诗   泰山  
描述: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美是诗人的最高追求,山水之美总是赋予诗人灵感,牵引着诗人走入它的胸怀。 任何一个真正在大自然山水中受过感动的人,都不会把自然看做无生命的异己存在,正所谓“每一片风景,都是一种心境”。山水诗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精妙结合,也不仅是色彩绚丽的风景画,而是文化的心灵境界。 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影响着中国诗人,不仅在诗词创作上,包括生活中的审美态度。老庄虽然有别孔子,但他的性情也是在山水自然万物中表达的。儒释道的山水精神注定会影响中国诗人,使中国诗人钟情于山水,用一种哲学的眼光去看待山水。 在诗人眼中,水有着阴柔的美,而山则代表着阳刚的一面。诗人们或登高山观日出,或涉大川送夕晖,他们一层层接近大自然,一层层打破壁障,将人类心灵的自由,从封闭的自我世界中伸展出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妄言。”陶渊明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以东篱下采菊为起点,诗人漫不经心,远远的南山扑入眼帘,这是一种无我之境。陶渊明眼中的南山,则是一个心心相印,一见如故,无须语言的朋友。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