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谈古诗词中的山水情结
作者: 暂无 来源: 成才之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峡   杜甫   山水情结   古诗词   中国诗   陶渊明   毛泽东   哲学思考   山水诗   泰山  
描述: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美是诗人的最高追求,山水之美总是赋予诗人灵感,牵引着诗人走入它的胸怀。 任何一个真正在大自然山水中受过感动的人,都不会把自然看做无生命的异己存在,正所谓“每一片风景,都是一种心境”。山水诗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精妙结合,也不仅是色彩绚丽的风景画,而是文化的心灵境界。 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影响着中国诗人,不仅在诗词创作上,包括生活中的审美态度。老庄虽然有别孔子,但他的性情也是在山水自然万物中表达的。儒释道的山水精神注定会影响中国诗人,使中国诗人钟情于山水,用一种哲学的眼光去看待山水。 在诗人眼中,水有着阴柔的美,而山则代表着阳刚的一面。诗人们或登高山观日出,或涉大川送夕晖,他们一层层接近大自然,一层层打破壁障,将人类心灵的自由,从封闭的自我世界中伸展出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妄言。”陶渊明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以东篱下采菊为起点,诗人漫不经心,远远的南山扑入眼帘,这是一种无我之境。陶渊明眼中的南山,则是一个心心相印,一见如故,无须语言的朋友。
诗是中国文学的精华
作者: 暂无 来源: 诗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禅道   中国文学   描写   中国诗   自然与人   高密度   现代人   人与自然   传统文化   精华  
描述: 在《诗与自然》一文中,向明认为:诗是中国文学的精华,中国诗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将自然与人生作高密度的结合。多不肯以客观的态度纯粹描写自然,而是直接去体会自然,使我们与自然融为一体。我国的传统文化,常常是由儒禅道三种思想所左右。他们虽然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而对自然的亲和则十分相近。
诗歌印象·自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时代风采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技   禅道   中国文学   诗歌   中国诗   和则   自然与人   现代人   传统文化   精华  
描述: 1、在《诗与自然》一文中,向明认为:诗是中国文学的精华,中国诗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将自然与人生作高度的结合,多不肯以客观的态度纯粹描写自然,而是直接去体会自然,使我们与自然融为一体。我国的传统文化
观念与泉(创作谈)
作者: 暂无 来源: 红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性   语言   观念   瓦雷里   诗眼   当代汉诗   商品时代   中国诗   自然精神   祖先  
描述: 关于当代汉诗如何写?为什么写?我一直很困惑。我的祖先给我的诗歌遗产是“梦”——通过自然精神的物像来显示它,所以“梦”也是我的祖先的精神诗性。这种诗性可见的—个伟大的丰碑就是唐诗。它是中国佛学弥合了儒、道之后,以“顿禅”开光的“诗眼”来观照的绮丽绚烂的“大梦”。这个“大梦”的美让自然精神的物像与诗性不二;这使每一刹那的清风明月,一草一木,一颦一笑,
卷里诗裁白雪高:略论钱钟书对“好诗”的看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索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谈艺录》   杜甫   创造性   中国诗   钱钟书   超实   中国古典诗歌   比喻语言   《宋诗选注》   文学样式  
描述: 钱钟书是一代硕儒,他的著作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山,吸引许多人去寻幽探胜,而只要深入其中,有心的寻宝者当然会满载而归,即使是一般的观光客也不会空手而返。由于山中矿藏丰富,而且进山的道路不止一条,我就从自己拟定的“钱钟书对‘好诗’的看法”这一路标出发,从游踪比较稀少的小路入山,做一名来去匆匆的朝山者,希望从中寻觅到一些散金碎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