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道佛名言辞典
作者: 陈启福   来源: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格言  
描述: 本书收儒、道、佛三家名言共7900条。
悟道与达生 国学经典名言荟萃
作者: 张中华   来源: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汇编   古代   格言   中国  
描述: 本书收集了国学(儒释道)经典名言共3500余条,分君子篇、奋发篇、为人篇、处世篇、世事篇、哲理篇、为官篇、韬略篇、长寿篇九篇、从原文、出处、注释、译文、插图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至理名言,使读者在阅读经典同时和现实产生共鸣,通过感悟世事人生来增加生存智慧。本书不失为难得的济世良药和人生指南。
为什么各月的天数不一样
作者: 暂无 来源: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传统美德   格言   益智   知识  
描述: 一yì年nián12个ɡè月yuè,有yǒu7个ɡè大dà月yuè,每měi月yuè31天tiān;4个ɡè小xiǎo月yuè,每měi月yuè30天tiān;还hái有yǒu二èr月yuè平pínɡ年nián只zhǐ有yǒu28天tiān,闰rùn年nián29天tiān。为wèi什shén么me一yì年nián中zhōnɡ各ɡè月yuè份fèn的de天tiān数shù不bù一yí样yànɡ呢ne? 公ɡōnɡ元yuán前qián46年nián,罗luó马mǎ统tǒnɡ帅shuài儒rú略lüè·恺kǎi撒sā指zhǐ定dìnɡ历lì法fǎ。
中国古典名言录
作者: 孙通海   张燕婴   梁继红   来源: 北京:学苑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汇编   古代     格言   中国    
描述: 本书共收录中国历代古典名言624条,所选名言内容包括儒、道、墨、法、阴阳、医、兵、杂等诸子百家,上迄先秦,下至晚清,分为天人关系、人性学养、道德伦理、阴阳五行、中庸和合、知行格物、以民为本、健康养生八大主题,涉及古代先贤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等的论述。本书系第一次采取中日对照语录体,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做了提纲挈领系统的梳理。全书的每一条语录原文,后附现代白话释文和日文翻译。
舌华录通鉴
作者:     曹臣   来源: 北京:华夏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舌华录   汇编   古代   译文   格言   中国  
描述: 本书是华夏出版社经营多年的“华夏文史名著正点文库”系列丛书新的一种。原作《舌华录》是明代儒臣曹臣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沿用文史名著《世说新语》的思路与格局,在众多古籍中搜集了从上古到明代的古人精言妙语的应答小段子,充分展现了语言尤其是即兴对答中蕴含的智慧与文化品格。《舌华录》一直被视为《世说新语》的姊妹篇和优秀续作。本书对《舌华录》进行了现代汉语翻译,文白对举,帮助今人体会原作者的苦心,并由此感悟文化、涵养对人外在与心灵的塑造力,以及展现出的飒飒风神。
“吃法”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杂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演绎出   食色   “吃”   研讨会   公差   铁鞋   五谷   格言   入化   短重  
描述: 老祖宗留下的洋洋大观的处世格言,实令吾等后辈受用不尽。其中,妇孺皆知、经久不衰的莫过于“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这两条。“食”的口头语叫“吃”。一日三餐,五谷果腹,无可厚非。然大于世界芸芸众生中
健康是金
作者: 暂无 来源: 家庭医学(下半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烟雾   归路   根接   道理   生活中   及时行乐   健康   格言   起居   知与行  
描述: 这句格言都不陌生,然而,生活中有些人的知与行却总是桥归桥,路归路。尽管有些事情的道理已为大众公认并妇儒皆知,但并非人人都有身体为行并始终如一。生活朋友的圈中就会经常看到一些不良健康的现象,比如
中国传统养生格言
作者: 暂无 来源: 家庭医学杂志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心养性   生格   神安   中国传统   见性   明心   格言   心劳   传统养生   修心  
描述: 人之性常静,动处是情。人之性未有不善,乃若其情则有不善矣。心纯性静,吾儒存心养性,老氏修心炼性,佛氏明心见性,正养此心,使之常清常静,常为性情之主……人身之中,只有此心便是一身之主,所谓
中国传统养生格言
作者: 暂无 来源: 家庭医学(上半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心养性   生格   神安   中国传统   见性   明心   格言   心劳   传统养生   修心  
描述: 人之性常静,动处是情。人之性未有不善,乃若其情则有不善矣。心纯性静,吾儒存心养性,老氏修心炼性,佛氏明心见性,正养此心,使之常清常静,常为性情之主……人身之中,只有此心便是一身之主,所谓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