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读汤江云的山水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汤江云Tang Jiangyun字易之、昀儒、飞羽。1963年生,山东嘉祥人。师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吴绍人先生及北京画院著名画家贾浩义先生。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环境干部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河北画院国画院研究员、河北省美术创作中心创作员、河北省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长城书画院画家等。先后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北京、武汉、广州、上海等地举办个展及联展。2009—2017年参
心源的本意及语意转换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源   佛学   渊源   创作  
描述: 在众多的中国画创作理论中,个人以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既是相对宽泛,却又直指要害的关键画论,它作为中国画创作的不二法门,尤其是“心源”可以说是中国画一脉相承却又生生不息地发展着的内因,如何去认识心源的实际意义及它的文化内涵,就需要了解它的本来语意及转用,了解中国画创作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等文化的内在关联。唯如此,才能真正地了解中国画的民族文化特征及其由来,才能在当下的文化交融、冲突、变革的氛围中认清并坚定地走中国画的本体创作之道。
面壁生自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儒   七八   必明   破壁   生者   南华   周公   必强   面壁斋   邓石如  
描述: 面壁生者,余(许振轩)之别名也。余生性不敏,七八岁始识"之""无"。因念先儒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之教诲,佛祖有"十年面壁"之形状,周公有"面壁十年图破壁"之启迪,爰以"面壁斋"名室,而以"面壁生"自名。以"面壁"名者,盖自励也,然亦窃有"破壁"之"图"焉。"文革"中,无书可读,无事可做,余因拜书家陶老南华为师。陶老工四
背景缺失的弊端:析张怀瓘“抑王”论之社会根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法复古   张怀瓘   “抑王”论  
描述: 张怀瓘贬低王羲之的言论并不能看作一个孤立的事件,应当将他放在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中,而玄宗朝"复古重儒"思潮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在经学上全面否定晋朝世人"援老入儒"的做法,为文同样要求以汉代以前的经学典籍作为范本,此种做法直接影响到书法的品评,不独张怀瓘,其他的文人亦有相近言论。张怀瓘在朝为官当然是这一潮流的追随者,其批判王羲之草书的罪状,可以看作是文学上主张的翻版。然而由于书法和文学的差异性,张怀瓘此番言论多有牵强附会之嫌。
背景缺失的弊端:析张璀“抑王”论之社会根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法复古   张怀瓘   “抑王”论  
描述: 张怀瓘贬低王羲之的言论并不能看作一个孤立的事件,应当将他放在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中,而玄宗朝“复古重儒”思潮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在经学上全面否定晋朝世人“援老入儒”的做法,为文同样要求以汉代以前的经学典籍作为范本,此种做法直接影响到书法的品评,不独张怀瓘,其他的文人亦有相近言论。张怀瓘在朝为官当然是这一潮流的追随者,其批判王羲之草书的罪状,可以看作是文学上主张的翻版。然而由于书法和文学的差异性,张怀瓘此番言论多有牵强附会之嫌。
桑火尧 浮动的意义——桑火尧绘画的符号学意义解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文/郑利权 桑火尧,浙江美术馆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浙江省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艺术硕士。 主要展览:2010年索卡艺术中心“这里有光——杭州当代艺术展”;2009年法国圣日耳曼区黄立保画廊个展、法国中国画廊个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第七届体育美术作品展”;2008年中国国家画院“融·聚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中央艺术研究院“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水墨本味.2008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2007年俄罗斯中国文化节“水墨中国艺术展”、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全国花鸟画名家作品展”;2006年“中国八大山人诞辰360周年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2005年法国——中国水墨艺术展(第二回);198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首届长城美术展”。 美国著名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是表现人类的情感的符号。”任何艺术形象的构筑都是一个内在客体化、对象化的物质转化过程,都是物质形成的因素,与精神的、意义的因素的结合,这必然带有符号成分。每个艺术表述,都构成特定的符号的体系,为了理解艺术作品,必须理解艺术形象,为了理解形象,必须解读符号。在如上意义上,桑火尧先生的绘画一直比较注重以艺术符号学的还原方式,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具有符号学意义的图景,转换为以中国水墨为载体的艺术符号“言语”,并形成了具备个人表现准则和规范的艺术“语言”,标示着画家独特的绘画符号体系的形成。 从艺术符号学的角度,桑火尧先生原创了独特的以水墨为载体的绘画“言语”,用一花、一木、一草、 石构筑起作者的绘画情思。桑火尧的绘画“言语”不多,言简而意赅,却宦含意义,令人玩索无穷。作者曾多次引用法国艺术大家安格尔的名言 “线与形愈是简练,就愈富有美的魅力。”在“尚简”的绘画“言语”中蕴藏着作者不简单的积累与思考,源于作者富于个性的视觉意象的直觉思维。 意象思维其本质是对事物整体性的把握,可以解释为何中国儒、释、道三教巨匠在总摄宗旨、标举宗风时喜欢出之以图示、宣之以歌诗。而绘画,本来也就是意象式的符号语言。从两方艺术史的发展来看,经历了早期写实性的、说明性的画,后来逐渐发展到“印象派”,然后再走上抽象化的道路的过程,即从“模拟”到“取象”的变迁。“取象”是尚简与凝练,就好比一棵树,不再画其全部细节,只抓住它某些特征以及人对它的印象和感受予以表现。这比详细去画一棵树更能让人领会其特质。视觉化的抽象与抽象化的视觉是桑火尧绘画的主旨,用作者的话说是“境象绘画”,体现在较高文化层次的审美趣味,美国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说, “视觉没有抽象是盲目的,抽象没有视觉则是空洞的。” 桑火尧先生的画风近似于“印象派”,有着强烈的符号意识与意象精神,诸如《野蜂吟细韵》《雨枝风叶》《老树新放》《妙馨》《禅莲》等作品,作者对形象的轮廓、质地、色彩等的处理,却总比较模糊。树、花、莲等形象变成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线条或色彩,而画作所欲显示的意象则更丰富了。图形、线条与色彩等绘画符号跟其所表现的意象之间,关系是蕴含的.浮动的,若有意似无情,可意会难言传。故其理解,有待于观者之心领神会。 就绘画符号系统而言,它是一种平面方式的组合。绘画的基本要素是点和线,以及色彩与块面,它们是绘画符号最小的形式,笔者称之为“画素”,构成第层级符号,相当于语言符号底层的词或短语。“画素”组合成为具有画家意义的“画形”时,构成绘画的第二层级符号,相当于语言符号组合中的句;不同“画形”在章法、空间、意境的控制下形成绘画作品,构成第三层级符号,相当于语言组合序列的篇章。用符号学的视点观桑火尧先生的作品,如果在作品图像符号的集合制定 个坐标,可以形成比较明确的横绢合与纵聚合的关系 图像符号沿着线性毗邻轴进行二元联结,形成横向组合关系:沿着类属轴(符号序列相同位置上的符号)进行替换,构成纵向聚合关系。在两组关系中,书法元素构成组合的关键要素。桑火尧先生的画面题字,总能在毗邻轴与类属轴的节点上,准确进入角色,于是发挥符号意义规则的组合功能,呈现出“画龙点睛”式的传播价值。 如果绘画的形式是作品图像、文字等所有画面元素符号的话,那么绘画的所指(意指)是作品本身显现出来的社会文化的意义与作者的艺术价值追求,即符号学中的“神话”体验。具有结构主义特征的图像符号转化成具有文化意指的画面境界的过程中,需要画家长期的文化积累与文化确认。从桑火尧先生的画作的意指空间看,兼有释家文化与传统文士心理的双重身份,其风格属于“新文入画”,讲求意象与艺境,构图的现代性、图像的传统性、题字的文人化、意境的禅味化,这些有文化意指的画面图像,就是其文化身份与文化心理的真实显现。 般来说,非语言形式的艺术符号总伴随有一串浮动的意义隐藏在背后,受播者会选择其中一些而忽视另一些,而正是由于这种艺术符号的“不确定性”,让桑火尧先生及其绘画有了更多的臆想空间。从人类的认知角度来考察, 个艺术符号总是通过一种特定的形式进行表达,并通过一种规约的意义来传递内容。在桑火尧的绘画中,我们不断地可以接收到作者的创新性思维,不断给绘画语言灌注的创新性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有书法的成分,有绘画的成分,也有构图的成分,而这都构成桑火尧绘画体系的组成,在浮动的意义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效用。观桑火尧先生的每一幅作品,总让人感觉玄妙至极,作者的灵思与观者的知味在各种符号中交汇,浮动于形式与意义之间。绘画语言的浮动,让人浮想千年,而最终在书法文字语言中固定。桑火尧的绘画构图中,总会有大量自书自题的文字内容,起着“点题明意”的作用,是固定作品意义的“锚”。可见作者深谙绘画接受之理, 开一合,先展而后定。 此外,桑火尧先生亦有充满着生活情趣与诗意的作品,引起观者的无限遐思。如《东风留不在》《追忆龙井那时》《红鱼出游图》《梅家坞之夜景》《君子之交》等作品,用绘画符号语言构筑了观者的生活情思,许多场景似曾相识,如梦如幻。所谓“时有花落至,远随流水香”,当为桑火尧先生的绘画浮动意义的所指,亦是作者绘画理想的归至。 作者系浙江美术馆美术部研究员 约稿、责编:李鼎
笔墨混沌与自性观照:余任天绘画语言的哲学思辨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余任天   绘画语言   中国画   哲学思辨  
描述: 余任天先生是中国现当代绘画中有重要位置的一位画家,其身居市井而有宋元士人之心境,绘画以自然对象为载体,将作者之情、意、境融入到表现对象中去,在笔墨混沌中,将外在的观照转变为内在自性,而直入儒释道三哲之境.
我看方勇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文治   诗人   建国初期   方东树   散文家   桐城文化  
描述: 方勇是桐城鲁谼方氏后裔,鲁谼方氏在清代与桂林方氏同为桐城文化大族.其祖有姚鼐、王文治的先生方泽,有姚门四杰之一学者、散文家方东树.民国至建国初期又有作家、诗人方令孺、方玮德等.此家族硕儒、诗人300余年接踵不断.
《赵朴初诗词曲手迹选》后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赵朴初   诗词曲   手迹   长时间   修养   救死扶伤   公益事业   性格   先天禀赋   儒家  
描述: 赵朴初先生的大名,不但我国社会各界无不敬仰,乃至东亚、西欧人士亦莫不尊崇。他为人慈祥,从不曾有疾言厉色,对人热情指导,片语只辞,听者无不心降首肯。这可以说是先天禀赋,也可以说是后天修养。如说是先天禀赋,今人无从印证。推论后天修养,我理解当有两大方面的来源:一是自幼读儒家书,受到民胞物与的深厚薰陶;二是长时间在作公益事业,救死扶伤,养成先忧后乐的性格。我个人自幼浮躁,轻喜易怒,遇事碰了钉子,也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