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子诗论》说诗渊源
作者: 陈桐生   来源: 诗经研究丛刊(第六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孔子诗论》   《诗经》   渊源  
描述: 《孔子诗论》解说了近60首《诗经》作品,作者在解说诗旨时参考并吸取了此前古籍中的说《诗》观点,在旁搜博采的基础上再出以已见,构筑起自己的《诗》学大厦。
卫元嵩以儒融佛思想与南北朝三教论衡
作者: 暂无 来源: 五台山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卫元嵩   以儒融佛思想   影响   渊源  
描述: 卫元嵩是北周佛教史上一位极有影响的人物.他的以儒融佛思想汲取了东晋、南北朝三教融合思想的精髓,并为北周现实政教矛盾的缓解提供了理论指导,由此也成为北周灭佛前后三教论衡的核心议题之一.以儒融佛思想的内在缺陷,在佛教界的反驳中逐渐暴露出来,但北周灭佛并未因其理论缺陷而停止.以儒融佛思想作为佛教中国化的导向之一,隋唐时期仍然发挥了多方面的影响.
心源的本意及语意转换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源   佛学   渊源   创作  
描述: 在众多的中国画创作理论中,个人以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既是相对宽泛,却又直指要害的关键画论,它作为中国画创作的不二法门,尤其是“心源”可以说是中国画一脉相承却又生生不息地发展着的内因,如何去认识心源的实际意义及它的文化内涵,就需要了解它的本来语意及转用,了解中国画创作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等文化的内在关联。唯如此,才能真正地了解中国画的民族文化特征及其由来,才能在当下的文化交融、冲突、变革的氛围中认清并坚定地走中国画的本体创作之道。
试述道家与中医学的渊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医药文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道家   中医   渊源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与中医均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其中的道家与中医学的渊源尤为紧密。其中中医的主要理念源于道家,中医的一些重要治则及治疗方法来自于道家,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些名家本身就是道士或精通道家文化者。
中国画布白的渊源及其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白   渊源   价值  
描述: 中国画的布白是中国画特有的手法,可以使画面产生无限悠远的意境,它运用于中国画,而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下汇流而成。道、释、儒等各方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中国画都曾产生过不同的影响。并且产生出一系列的经验总结。
诗与画关系浅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课程(教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与画   中庸之道   渊源  
描述: 诗者言情,画者观物。在历朝历代的理论研究的传承下,诗画间的渊源在不断阐述中繁衍、丰富。在这个过程的流转波折中,诗与画之间的关系不仅和文化艺术的演进同行同止,而且沿路吸收了儒释道各家文化的精髓。而对诗与画关系的研究和实践不管是在文学中抑或美学中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浅说“颜体”书法的渊源及创新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颜体   渊源   创新  
描述: 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后起诸多书家从“颜体”入手,并创造了新风格,他的书迹具有文物、文献、书法艺术三重价值,为历代统治阶级和收藏家所重视。本文从两方面介绍“颜体”书法,一方面介绍“颜体”书法的渊源,另一方面介绍了他在继承方面的创新。
“能位教育”渊源论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能位教育   能位为爱   内涵   渊源  
描述: "能位教育"是对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一种响应性主张,注重"能"、"位"、"为"、"爱"四要素及其间的渗透、互动与建构;从儒、墨、道、法诸家思想中,从传统社会的科举考试中,可以找寻到"能位教育"或精深博大、或简约练达的华夏渊源
“慎独”论之诗学渊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管子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慎独   演变   渊源   诗学  
描述: “慎独”论来源于孔子及其儒门对《诗》之解读与阐发,然后由诗学话语转化为整个儒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即“慎独”儒学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诗学到哲学的渐次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层累”递进的过程中,“慎独”被赋予了许多新的不同层次的内涵。
韩非子“法”思想的渊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思想   韩非   渊源  
描述: 把儒、墨、道、法和前期法家都作为韩非子"法"思想的渊源,是不稳妥的,韩非子"法"思想的渊源确定的应该有儒家和前期法家。他继承了儒家的人道实践原则,继续了荀子的思想转变,完善奠定且推行了其法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后王主义、性恶论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的"法"思想。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