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黎贵惇对宋朝朱熹论《书经》思想的评价-通过研究《书经衍义》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学研究集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经   朱熹   衍义   越南儒学家  
描述: 在十八世纪越南的儒学家当中,黎贵惇着述种类甚多,内容涉及经学、史学、文学、地理、考证学等诸多领域,越南人称之为博学家。黎贵惇於1772年完成《书经衍义》及序,是在《尚书》58篇正文的基础上进行论经。这是一本记录黎贵惇解读《尚书》的个人心得体会和独特见解之书,还可视此书为黎贵惇撰写的一本适用於对儒家经典以及《书经》了解到高层次的知识阶层的讲义,以此深入了解该领域,或应用於实际生活和发扬其思想。《书经衍义》提到的内容,包括经文、朱熹的注解、蔡沈的《书集传》,我们可以断定黎贵惇是在15世纪以後广泛流传於东亚学界的《书经大全》基础上进行阅读和衍义《书经》。事实上,朱熹并非专门研究和讨论《尚书》,他最出名的治学成果是着作《四书集注》和注释《诗经》、《易传》。朱熹只有几段关於《尚书》的讨论散布在其门人辑录的《朱子语类》书中。他关注《尚书》体现在他命门徒蔡沈着《书集传》,也有意见认为朱熹关於《尚书》的讨论意见均已集中到蔡沈的着作中,这点可以证明黎贵惇已经仔细研究了《性理大全》,《性理大全》通过在教育和科举中使用对越南产生了巨大影响。朱熹的重要观点、理学思想和「道问学」精神备受推崇。黎氏也将朱熹与陆、王对立来讨论。从这点,再加上接受顾炎武的考证成就及对「理」观念或多或少的调整,我们可以发现黎贵惇是受了清朝学术影响的儒学家。他是属於站出来保卫和维护儒学正统脉络的群体。这是证明越南儒学经过调整并融入18世纪东亚国家儒学思想转变的标志。
《说苑》弘扬「孔子」所采行之体例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学研究集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向   孔子   说苑  
描述: 《說苑》為範圍,研究劉向如何弘揚孔子學術。共寫成三篇:1、〈《說苑》弘揚「孔子」所採行之體例研究〉,2、〈《說苑》弘揚「孔子」之研究──思想方面〉,3、〈《說苑》與《論語》的關係研究〉;此為其中第一篇。就劉向弘揚孔子學說而言,以上三篇實為一體,相輔相成。
生命的延展与超越:王嘉《拾遗记》?乱世百姓所揭橥的人生目标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学研究集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嘉   楼观派   长生不死   《拾遗记》  
描述: 王嘉向被视?道教楼观派之先驱,所创作《拾遗记》以帝王谱系?经,健全是书内容具备杂史体例性质,使读者相信长生不死非凭空杜撰之神话,而是人?努力所能达致的目标。今本《拾遗记》虽经萧绮搜残补缺、重新整理,从其正文与录语、叙录之存在道、儒思想的差异,适说明其大抵保留《拾遗记》正文原貌,而可作?了解王嘉思想之指标。本文以《拾遗记》十卷本?据,参酌王嘉生平事蹟及所处时代背景,从道教流派及思想之发展,归纳《拾遗记》之作有自神其教之意味。今从各则条文之梳理,总结《拾遗记》?乱世百姓所展示的愿景,乃先承认帝王圣贤的成就与感天而生说的关联,是知人间功业非後天努力所能获致,唯有立志修道方?人生的皈依。其次以异域仙境之述说、仙药资讯之掌握,及凡人遇仙在时代递嬗下之渐次可能,强化长生说法的可信赖性。最後以学仙先得学会做人?前提,结合儒、道修行所分别着重的行善与寡欲,将对形上的追逐,回归於现世反思,?乱世百姓找到人生的出口。
清朝台湾儒学中的朱子学意涵与诠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学研究集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儒学   朱子   实学  
描述: 朱子學術思想堪稱爲中國傳統思想主幹之一,亦爲宋明理學具舉足輕重深具影響力的哲學家。有清一代,台灣雖遲於康熙二十二年才歸附,但是隨著科舉考試制度的實施,亦爲儒家代表性思想家的朱子思想不僅是官方的意識型態,亦爲民間儒學傳播的主流,台灣儒學風氣亦在此氛圍中形成。而朱子學對於台灣儒學之導引及義理詮釋亦有其主導的角色,可見朱子學影響台灣儒學的內容甚爲明顯。朱子學思的意涵豐富了台灣儒學的內容,台灣儒學源於閩學,對於道統的繼承可說是儒學價值系統的延續與光大,經由治台的儒士之推動與倡導,儒學義理深入名間。但是由於官方儒學重在科舉制度,使得儒學活活潑潑的生命氣象與人格無法蛻變而出,使得儒學的風格不免走入俗儒之途。
西方传教士之汉语言观:以一本十七世纪闽语语法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学研究集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菲律宾华商   传教士语言学   闽南语  
描述: 西方传教士在十六世纪之後对中国语言的描述是国际汉学的一个重要基 础。过去研究之焦点在於西方传教士对中国上层社会所使用之语言的描述与 记录,如利玛窦(Matteo Ricci) 的Dizionario portoghese-cinese ( {葡汉字典》 ) , 金尼阁制icolas Trigault) 的〈西儒耳日资》及万济国(Francisco Varo) 的 Arte de la lengua Mandarina ( {官话文典} ) 等。然而, 有关西方传教士在十 九世纪前对中国方言之描述过去并未引起汉学家们之研究兴趣。本研究以一 本十七世纪初西班牙传教士所编的闽语语法为研究对象,探讨西班牙传教士 如何记述与理解中国方言。他们所记载的中国方言为菲律宾华商之闽南语。 本文探讨西方传教士如何援引欧洲的传统语法架构来分析与印欧语系完全不 同之汉语方言,研究结果显示出传教士在语言描述方法上具有相当大的弹性 。虽然其在分析汉语方言时,使用欧洲传统语法架构为基础,但同时也承认                       欧洲语言与汉语方言之差异性,并能针对汉语语言中与欧洲语言不同的一些 语言特徵如声调与量词等进行分析。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