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理学”、“心学”及“鹅湖之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考试(高考 文科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致知   鹅湖   主观唯心主义   认识论   知行合一   理学家   心学   陆九渊   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观  
描述: “理学”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和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理学”、“心学”兴起的背景故事 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开始无法控制人心,出现“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的现象。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时期,北方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如羯族建立后赵、鲜卑族建立北魏等。
中国古代高考如何严惩作弊者
作者: 暂无 来源: 考试(高考 文科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核心提示:“应试生儒举人监生,但有怀挟文字、银两,并越舍与人换写文字者,俱问发充吏,三考满日为民;若系官吏,就发为民。”这段明史史料便记载了明代严惩作弊者的法规,轻者罚款,重者还要坐牢房、发配到边疆充军,若是官吏还要贬为庶民。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完全称得上是古代的高考了。科举之路,一可光宗耀祖,二可顺利踏上仕途娶娇妻发大财,真可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面对如此诱惑,古人为顺利地考取功名,可谓费尽心思,夹带半个巴掌大的蝇头书进入考场、贿赂官吏、买通负责搜身的士兵、种种方法不胜枚举。 为防止考生偷偷携带数据进入考场,官方专门在每个考场安排一个负责搜身的兵勇。可这样的安排依旧难免产生士兵与考生相互勾结,各取其利的现象。这个时候准考证便应运而生了。 在古代,准考证称为浮票,清朝时期参加考试的考生考试前每人发一张”票据”和”座位便览”,没有这两样东西的不准进入。为防止代考者,准考证详细地记载着考生的身高、面色、有无胡须、胎痣等身体特征。考生进入考场时,监考官拿着准考证一一看过,才能进入考场。 除了准考证这道防线,考生报考时也有一条可以防止考生作弊的防线。古代科举考试无论贫贱都可以报考,到明清时期则规定娼、优、隶、皂这四种人的子弟必须在三代以后才有报考的资格,这未免显得不近情理。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