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学与科学具有根本上的相容性
作者: 马来平   来源: 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致知   儒学与科学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相容性  
描述: ,作为儒学核心概念的“格物致知”发生过两次重大转向,经历了一个其认知含义不断扩大,最终与科学融为一体的过程。格物致
反求己身:杨时的格物路径
作者: 暂无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致知   杨时   反身而诚   反身格物  
描述: 杨时认为,学道首先须明善,明善要先"致知","致知"在"格物"。在杨时看来,体上而言,即己即物,理完备于物我,"格物致知"可从内外两路着手,反求己身具可能性;向外格物尽理,而物多之不可胜穷,反求己身
从《大学章句》“格物致知”看朱子的注经与解经
作者: 暂无 来源: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致知   注经   解经  
描述: "格物致知"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自朱子抉出阐发后便为历代儒学家们所关注。"格物致知"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其在认识论上开启了一条向外求知的路径,还表现为其在工夫论上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
朱熹儒学思想述论
作者: 杨锦富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孔孟   格物致知   朱熹   师友   儒学  
描述: 孔子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教育,朱子一生最大的贡献亦在教育。所以谈孔门儒学从教育进入,思想更能切入。朱子教人读书,不是要人孤立自赏,是要人从师友处理会,而问学论道即是他心中所系。问学在于切磋,切磋才能明理;论道在于求真,求真才能增智。明理增智,在高处就能致其广,在近处就能尽其微,以此格物,物无不知;以此致知,知无不得,这便是朱子教人的方法,方法便捷,但要身体力行,所以即使晚年,朱子仍学之不辍。谈到思想脉络,朱子虽继孔孟而来,但不尽皆承孔孟理路,是能别出一条系统,这系统即开展他在"道问学"上的另一局面,亦即由二
印光法师“格物致知”思想初探——兼谈“格物致知”诠释说的流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宗教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致知   佛学   印光   诠释   儒学  
描述: 在我国儒学史上,对于“格物致知”的诠释,大致有经学体系与理学、心学体系三种,各家解释因学理基点不同而思想各异。印光法师青年时期受理学影响较大,后经历了从儒学向佛学的转变,因其儒、佛贯通的学术风格与
朱熹千里往见大慧禅师的历史公案新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学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慧禅师   道谦   格物致知   朱熹   泉州  
描述: "格物说"既是朱熹时代社会精英共同关注的学术问题,也是应对禅宗挑战的必然结果。绍兴二十六年(1156)十月,朱熹于秩满候批之际,为柯国材撰写《一经堂记》,突出《大学》"格物致知"这一重要命题。而早在
越儒黎贵惇《芸台類语》中的朱子学线索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儒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气   格物致知   朱熹   认识论   宇宙论  
描述: 本文的研究源自一个这样的出发点,即越南後黎朝儒者黎贵惇(1726~1784)的最重要着作《芸台類语》中,有多少内容是來自於中国宋代儒者朱熹(1130~1200)。这个研究无疑与朱熹哲学的意涵、范围与思路有关,在本文中,我使用了朱熹哲学的兩组词汇-认識論的格物与形上学的理气,來聯系黎贵惇的《芸台類语》与朱子学的相关线索。从一个比较研究的角度來說,这个聯系的还有另一个目的:跨文化思维如何表明其诠释学的「应用」意涵。
格物致知:理学认识论与文艺审美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致知   文艺审美观   理学认识论   理学   诗家三昧  
描述: 思辨水平。“格物致知”,是理学认识论的核心 ,其基本精神是从穷尽一事一物的细微之理入手 ,以求达到对儒家伦理道德真谛的把握。文学 ,从本质上来说 ,也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特殊认识方式。从认识论角度考察 ,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理学与文学 ,格物与观物 ,广义的格物态度与宋人诗家三昧 ,实有融会贯通之处。
“水火”范畴是中华文化的轴心——兼论“阴阳”的归纳、“格物”的诠释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致知   水火互动     阴阳   本体论   理学  
描述: 饮食"歧路"导致中西文化的水火观念差异悬殊。"水火不容"西文无法对译,遑论"相济"。"水火"自古即为八卦、阴阳、五行的共同部件。华夏历来食物匮乏、人际紧张,水火互动最能象征人事的复杂微妙。明代何瑭说"造化之机,水火而已",关于宇宙生成的这一论断已被现代科学证实。"阴阳"模式之归纳所据的三大现象,应为宇宙层次的日月、生物层次的雌雄,关键是人文层次的水火。华夏文化偏重人伦、无视物理。探索自然的墨学中绝,《大学》八目之首的"格物"聚讼千古;朱熹之后,诠释上形成道德、科学的两歧。清末西儒按华人观念重构科学,所编京师大学堂课本《格物入门》有《水学》《火学》分册。可知"水火"是中华文化的潜在轴心。
儒家与经济自由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华月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物致知   市场经济   自然秩序   哲学精神   领导者   经济自由   轻徭薄赋   儒家  
描述: 孟子讲“百里可王”。轻徭薄赋,人们会从四面八方归往过来,领导者岂不就是王?长期来看,从汉以后,基本形成了市场经济制“夭何言哉”和“惠而不费”儒家的基本哲学精神是什么?儒家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传统,可贵的是,对非经验部分非常谨慎,保持着敬畏。这导致了一种自然秩序哲学。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