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研究的中学西渐例考
作者: 解藜   曹顺庆   来源: 东南学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国汉学   孔子研究   天命观   《论语》阐释  
描述: 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互为映衬,“中学西传”也成近代中国文化发展与交流的重要特征。其中,以孔子研究为核心的儒学思想是“中学西传”的研究重点,《论语》作为最重要的儒学典籍,则是研究孔子的可靠资料。在德语世界里,诸学者的研究展现了对《论语》,特别是对其“天”“天命”“鬼神”等有关“天命观”的概念阐释。德国汉学家尽管对《论语》中的“天”是否具备人格神的特征存在争议,但基本认同孔子对“天”和“天命”概念的继承与改造;认同孔子关于鬼神不是造物主,但却鼓励人们虔敬对待祭祀的唯物观点。通过分析,他们发现《论语》中的“天
蓝鼎元实学思想与清初理学转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学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学   蓝鼎元   清初理学  
描述: 蓝鼎元是清初道南理学一脉的重要人物,被誉为“经济之儒”“循吏”“筹台之宗匠”,以事功实行而著称。在其理学思想体系中,他从“人伦日用皆道”的实道论,居敬、存诚的实功论,经世理物的实践论三方面,将理学在实学的方向上重新阐释定位,从而为研究清初理学转向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视界。
论宋学背景下王安石对韩愈的承与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学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学   王安石   荆公体   韩愈  
描述: 与北宋前期文人几乎众口一词褒誉、推崇韩愈不同,王安石对韩愈思想观念和文学创作从崇拜、模仿到批判、超越,逐渐摆脱韩愈的影响,最终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新学和独具特色的诗文风格——荆公体。其犀利洞彻而又不失理性客观的批评和自成一体、个性特色鲜明的创作,不仅相当程度地改变了韩愈在宋代文人心中一代儒宗和文宗的神圣地位,同时也刺激了宋代哲学的繁荣发展和文学的变革创新。
日本中世说话文学中的孔子形象——以《十训抄》《宇治拾遗物语》为例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学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宇治拾遗物语》   孔子   《十训抄》   日本说话文学  
描述: 日本中世说话文学的代表作品多有孔子故事,其原型出自中国书籍,但呈现了与中国不同的孔子形象:在充满儒教色彩的《十训抄》中,孔子既是权威者,也是被反驳者;在具有浓厚庶民气息的《宇治拾遗物语》中,极具权威的孔圣人形象则被凡俗化了。日本对于中国儒、道思想的吸收与改造由此可见一斑。而孔子权威的相对化,既与庄子思想颇有渊源,也是中世日本动荡不安现实的反映。
读老六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学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老子》    
描述: 文存六篇读《老子》的学术随笔,从老子、道、玄、名、儒外、北简入手,提供作者对老学的认知、态度与心得。就教读者。
朱熹千里往见大慧禅师的历史公案新解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学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慧禅师   道谦   格物致知   朱熹   泉州  
描述: "格物说"既是朱熹时代社会精英共同关注的学术问题,也是应对禅宗挑战的必然结果。绍兴二十六年(1156)十月,朱熹于秩满候批之际,为柯国材撰写《一经堂记》,突出《大学》"格物致知"这一重要命题。而早在绍兴十年,侍郎张九成、状元对汪应辰登径山问道,谈"格物之旨",大慧答以"物格说"。时佛教界领袖这种以禅释儒之"格义",说明该时代社会精英对儒家《礼记·大学》经义的重视。追溯思想史上朱熹与大慧的潮州之会这一历史公案,既可以揭示朱熹注解《大学》"格物补传","开一新传统"(牟宗三语)之序幕的隐微之处,也可以阐明朱熹理学(新儒学)以"格物致知"作为开启"下学上达"之锁匙。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