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研究的中学西渐例考
作者: 解藜   曹顺庆   来源: 东南学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国汉学   孔子研究   天命观   《论语》阐释  
描述: 与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互为映衬,“中学西传”也成近代中国文化发展与交流的重要特征。其中,以孔子研究为核心的儒学思想是“中学西传”的研究重点,《论语》作为最重要的儒学典籍,则是研究孔子的可靠资料。在德语世界里,诸学者的研究展现了对《论语》,特别是对其“天”“天命”“鬼神”等有关“天命观”的概念阐释。德国汉学家尽管对《论语》中的“天”是否具备人格神的特征存在争议,但基本认同孔子对“天”和“天命”概念的继承与改造;认同孔子关于鬼神不是造物主,但却鼓励人们虔敬对待祭祀的唯物观点。通过分析,他们发现《论语》中的“天
近五十年大陆孔子研究的流变及其省察
作者: 徐庆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儒家   孔子研究   儒学  
描述: 孔子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人格典范,近代以降,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冲击与西方文化的挑战面前,已显得“老态龙忠”、“病患其内”了。由于旧的儒学思想体系已难以应对这“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于是,反孔批儒思潮一浪高过一浪,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达到巅峰。然而,经过几千年的浸润,儒学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激烈的反孔批儒思潮相对应,总有人执著于儒家价值体系,致力于儒学受挫后的重振和复兴事业。整个近代,孔子在中国的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的对峙中升降沉浮。马克思主义在“五四”以后成为新文化的主流,它在其中国
梁启超的孔子研究述略
作者: 李志松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梁启超   孔子观   孔子   孔子研究   孔学  
描述: 孔子和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探讨梁启超对孔子的研究在学术史上、孔学发展史上以及梁启超研究史上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梁启超对孔子的研究具有阶段性,他对孔子的认识也不断发展,故而其孔子观也变动不定。梁启超在著述中对孔子的生平经历及思想渊源、孔子的人格、孔子的地位及形象进行了论述,并对孔子思想作了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归纳与诠释。笔者在文中对梁启超的孔子研究情况作了全面考察,对其孔子研究的特点作了归纳。并认为:梁启超的孔子研究澄清了一些有关孔子的基本史实,推动了孔子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拓了对孔子思想及其价
台湾对大陆近二十多年儒学研究的评述
作者: 陈卫平   来源: 2004年当代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台湾儒学   宗教思想   道德哲学   孔子研究   美学   儒学  
描述: 大陆近二十多年的儒学研究,是从对孔子的重新评价开始的。熊自健所著的《中共学界孔子研究新貌》甚为全面地评述了大陆1978年至1988年的孔子研究,包括研究孔子的方法论以及孔子的道德哲学、宗教思想、美学、认识论、政治思想、教育学等方面。这里择其与哲学相关部分作一评述。
辩证地对待儒学:兼评《中国儒学辞典》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学派   先秦儒学   儒学观   孔子研究   近代学术   中国学术思想史   明清之际   玄学   主导地位   中国儒学  
描述: 儒学始于孔子。孔子开创讲学之风,形成了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一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儒家学派。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被视为“显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孔氏”,儒学成为正统学说。魏晋时期,玄学盛行,但仍以孔子为最大的圣人,说明玄学仍属儒道之融合。南北朝时代,儒学仍占主导地位。在宋代,张载、二程建立了关洛之学。他们对于先秦儒学义理的领悟较汉唐诸儒前进了一步。关洛之学传至南宋,号为“理学”。经历南宋、元代到明初,朱(熹)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正统学说。明代中期,朱学受朝廷尊崇,王(守仁)学在民间流行。明清之际,儒学又有重大的发展。但是比起西方的近代学术是大大落后
一场跨界展览的全新尝试 长江石“儒风石渐”儒家文化专题邀请展走进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盛典
作者: 暂无 来源: 宝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连环画   长江   国际   孔子研究   曲阜   展览   孔子文化   儒家文化   儒学   专题  
描述: 应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组委会邀请,2013年9月26日"儒风石渐"——2013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长江石儒家文化专题邀请展在孔子研究院博物馆成功举办。展览由泸州女子爱石协会特邀川、渝、鲁、穗24位长江石藏家参与并组织藏品、自筹经费.赴山东开展宣传活动。同期还出版了《儒风石渐》展品图册,向世界儒学大会嘉宾赠送。作为一种弘扬孔子文化的新载体,长江石儒家文化专题内容围绕与孔子生平、著述、思想方面进行选题选石,74枚长江画面石组成一幅幅图说经典的天然连环画。表
《儒藏》大事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大学   大事记   儒学史   儒学文献   孔子研究   四川   国际学术研讨会   编纂体例   学术讲座  
描述: 明清《儒藏》三大家中华《儒藏》编纂的第一人——湖湘学人孙羽侯。孙羽侯,字鹏初,明朝万历中期人。汤显祖《孙鹏初遂初堂集序》云:"(鹏初)尝欲总史传,聚往略,起唐虞以来至胜国,
儒佛道“三教一家”的奥秘
作者: 暂无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孔子研究   大同世界   “和谐”   “中和”   传统文化   哲学   “天下为公”  
描述: 吕明灼在《孔子研究》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崂山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教一家”的格局:第一,三教共“和”。中国是一个讲“和谐”社会、讲“中和”哲学的国家。我们自古就有“大同世界”、“天下为公”、“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之说。三教合一的形成,也和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特点有关。第二,三教同理。三教虽异,但在社会追求目标上却是一致的,即共同承担着教化民众的职能,从而达到国治的目的。第三,三教互补。三教互补,主要是在思想方面,其中最可称道、最为精彩的是儒佛间的互补。儒佛不仅势力最雄厚、理论最博大,而且是中外两种文化类型的宗教之间的交融,最具典型意义。第四,三教共进。三教在相互关系的发展中,有多方面原因促使其互相融合。一个是迫于压力,特别是面临生存危机时,它们会作某些或大或小幅度的变革,以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五,三教一家。由于处于一个大中华文化体系中,三教合流成为一个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三教一家,不仅是学者的共识,也是三教的共同愿望与共同主张,只是它们各自对在“家”中的地位认识不同而已。儒佛道“三教一家”的奥秘
近二十年来关于“儒”的研究动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性   儒家思想   徐中舒   原始意义   孔子研究   字源学   甲骨文   郭沫若   章太炎   近二十年  
描述: 近二十年来关于“儒”的研究动向赵寿凤郭玉良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就会知道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思想界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所谓儒家思想,依据一般的解释,即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思想。但是,什么是“儒”呢?为什么要把孔子的思想称做儒家思想呢?对于这些问题,应...
精心组织,团结协作,四川大学《儒藏》工程观感:在四川大学《儒藏》首发式上的讲话
作者: 暂无 来源: 儒藏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人   精心组织   编纂   儒学文献   孔子研究   四川   团结协作   观感   工程   基金会  
描述: 各位领导、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儒藏》首批成果研讨会,我代表中国孔子基金会及《儒藏》编委会,向大家的光临表示衷心感谢!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