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先秦儒家人禽之辨的道德哲学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秦儒家   道德哲学   类观念   人禽之辨  
描述: 人禽之辨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德哲学命题。孔子首先从人伦的角度指出了人和禽兽的差别所在。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人禽之辨的意义,并通过它一方面建立了人的道德意识的普遍性,另一方面又
荀子道德思想的当代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应用伦理学   道德哲学  
描述: 儒释道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学的主体,从而墨荀韩这一部分的意义常常被忽视。实际上,墨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更适合应用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当代应用伦理学诠释的重点应从儒释道转向墨荀韩。文章选择研究荀子的道德思想,希望发掘其新的价值。
传承与借鉴:孔子德育思想与老子道德哲学思想的历史比较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作者: 冯文全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德育思想   老子   道德哲学   孔子   教育改革  
描述: 以《论语》和《道德经》为依据,发现孔子在儒家德育思想的诸多主张方面借鉴与弘扬了老子的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思想。他们在求真务实、力戒空谈,待人处事不偏不倚、立定中道,为人仁慈谦卑,处变不惊、贫贱不移
《易经》中的哲学与儒家的改造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位   道德哲学   刚健中正   九五   乾坤  
描述: 的发挥打下基础。儒家的道德哲学是实践哲学,当代的新儒家如果脱离儒家道德哲学的实践性,会失去儒家的根本精神,他们的学说也只能作为哲学教师课堂上的教材,很难称之为“新儒家”。
《易经》中的哲学与儒家的改造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位   道德哲学   刚健中正   九五   乾坤  
描述: 的发挥打下基础。儒家的道德哲学是实践哲学,当代的新儒家如果脱离儒家道德哲学的实践性,会失去儒家的根本精神,他们的学说也只能作为哲学教师课堂上的教材,很难称之为“新儒家”。
汉语语言规则的养成与孔子思想体系的肇始
作者: 暂无 来源: 琼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哲学   孔子   思维方式   思想体系   汉语   语言规则   语言交际  
描述: 一、零、缘起 谈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能不提到自汉武帝以后就走上神坛的孔子.封建专制主义时期,虽然有过数百年的儒、道、佛三教并尊阶段,但孔学一直处于支配地位,孔子思想体系无疑对汉人的思维方式起着某种支配作用,并影响到文化的各个层面.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同时又是思维成果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思维方式对言语交际方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台湾对大陆近二十多年儒学研究的评述
作者: 陈卫平   来源: 2004年当代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台湾儒学   宗教思想   道德哲学   孔子研究   美学   儒学  
描述: 大陆近二十多年的儒学研究,是从对孔子的重新评价开始的。熊自健所著的《中共学界孔子研究新貌》甚为全面地评述了大陆1978年至1988年的孔子研究,包括研究孔子的方法论以及孔子的道德哲学、宗教思想、美学、认识论、政治思想、教育学等方面。这里择其与哲学相关部分作一评述。
原儒人性论研究的新拓展:读《道德哲学之维:孟子荀子人性论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春秋战国时期   先秦儒学   道德哲学   中国哲学史   人性论研究   原儒   孟子  
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争霸、礼崩乐坏而君权天授思想受到冲击、诸子百家争鸣的到来,人性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诸子争辩的重大问题。从思想学术史而言,人性论属于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儒学特别是先秦儒学的重要问题。而先秦人性论思想则是原儒人性论的发韧期。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率先提出了“性”或“人性”的哲学概念,并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的哲学命题,但子贡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实际上,孔子已开原儒人性论探讨之先河,但因语焉不详,留给后人极大的想象和猜测空间,使孔子的人性论思想成为儒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史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此外,涵盖了当时人性善恶各个向度的代表观点,既有世硕的“有善有恶论”、告子的“无善恶论”,又有“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有性善、有性不善论”,更有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对于人性论思想的研究包括对孟子、荀子人性论的比较研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已有大量专著、文章论及此问题,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这并不意味着先秦原儒性善性恶问题已没有再研究的价值,相反,实际上我们需要在前人研...
“关中大儒”非“儒”也:《白鹿原》及其美学品质刍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中   道德行为   美学品质   现实主义   道德哲学   “新历史主义”   《白鹿原》   “史诗”   现代主义   白嘉轩  
描述: “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启蒙断裂之时正是新复古主义崛起之日,反之亦然。《白鹿原》是90年代历史语境的产物,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于一体,其美学风格的驳杂与非确定性,以及象征意味之悖论,使理想人格范型的意义消解,而落入“后”的空虚之中。
哲学的会通:牟宗三以康德诠释孟子、会通中西哲学的尝试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与文化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情感   道德主体   伦理学   康德哲学   道德实践   道德哲学   道德法则   牟宗三   孟子   自由意志  
描述: 上学。具体言之,牟氏援引《大乘起信论》"一心开二门"的旨趣提出了"两层存有论"的说法,与康德现象与物自身之说相对应,依此沟通中西,以康德的道德哲学诠释儒家之内圣一面。牟氏不但能洞察康德哲学与儒家哲学之会通的一面,又能看到两方之异,他指出儒家之胜义在承认人有"智的直觉",并以此为准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