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清初关中儒学群体与南北学术交流
作者: 原彦平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中   儒学群体   清初   南北学术交流  
描述: 从现存经典学术史所呈现的清代学术史面貌来看,清初关中学术无疑处于边缘化境地。但实际上,清初的关中一度成为学术会聚交流的一个中心和清初北方儒学的重镇,在清初的学术界、思想界有过巨大的影响。之所以
秦汉之际关中本土文化与异地文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梦学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中   秦风   诸子   异地文化   本土文化  
描述: 秦汉之际的关中文化,在经历了秦风与诸子的文化交融后,逐步由尚武之风、内施仁政、贤人政治、任用法度、周时的礼乐法度向秦代的专任刑罚过渡,其中始皇帝对于秦风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消弭变化的作用。在秦人征战
批判,关中书院的文化态度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教育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中   书院   文化视野   文化态度   批判视角  
描述: 在中国著名书院中,关中书院最突出的一点是具有宏大的文化视野和广阔的批判视角。所谓宏大的文化视野,是指其不仅专于自身文化范畴内的思考(儒学思想范畴的辨析),而且考辨佛教、道教以及伊斯兰教的异质文化特点并有所鲜明的扬弃。冯从吾的这一文化视野是令人惊叹的。所谓广阔的批判视角,是指其建构了儒家思想批判与儒外
关中隐型文化的互补结构及其历史展开——围绕资源配置方式再探关中隐型文化之一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中   地域史   互补结构   文化史   资源配置   隐型文化  
描述: 作为关中文化开头的两大篇章,“周”与“秦”已经转化为关中隐型文化中的互补结构,其“抑商”本色在“汉唐文化”中也表现得十分鲜明。以“抑商”为底色和以“周秦互补结构”为政治基调的关中隐型文化还表现
关中大儒”非“儒”也:《白鹿原》及其美学品质刍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中   道德行为   美学品质   现实主义   道德哲学   “新历史主义”   《白鹿原》   “史诗”   现代主义   白嘉轩  
描述: “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启蒙断裂之时正是新复古主义崛起之日,反之亦然。《白鹿原》是90年代历史语境的产物,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于一体,其美学风格的驳杂与非确定性,以及象征意味之悖论,使理想人格范型的意义消解,而落入“后”的空虚之中。
耶稣会士傅圣泽与早期欧洲汉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及   关中   耶稣会士   中文   研究成果   欧洲   传教士   汉学家   著述   中国知识  
描述: 谈到 17、18世纪在华传教士对萌芽期欧洲汉学的贡献 ,通常从这几个指标衡量 :传教士本人的中文造诣和有关中国之研究成果的价值 ,传教士在欧洲传播普及中国知识的程度 ,传教士与早期欧洲汉学家的来往
关中大儒”非“儒”也(《白鹿原》及其美学品质刍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中   道德行为   美学品质   现实主义   道德哲学   “新历史主义”   《白鹿原》   “史诗”   现代主义   白嘉轩  
描述: “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启蒙断裂之时正是新复古主义崛起之日,反之亦然。《白鹿原》是90年代历史语境的产物,杂“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于一体,其美学风格的驳杂与非确定性,以及象征意味之悖论,使理想人格范型的意义消解,而落入“后”的空虚之中。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