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学·道德本体·存在论——评杨泽波《贡献与终结——牟宗三儒学思想研究》
作者: 陈迎年   来源: 思想与文化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本体   存在论   杨泽波   牟宗三儒学思想  
描述: 杨泽波《贡献与终结:牟宗三儒学思想研究》既是牟宗三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当代儒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以“伦理心境”、“三分法”为“核心命题”和“起始之点”,对牟宗三进行了总结性的研究。“伦理心境”是否即是“道德本体”的问题,以及“三分法”的“存在论”奠基问题等,突出了牟宗三哲学的“时间”因素,也将引发新的讨论。
回儒马注对阴阳五行的认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与文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行   真主   阴阳   马注  
描述: 在真主造化阴阳五行的大前提下,与中国传统五行说不同,马注提出火风水土四行说。风(气)具有掌控、调节万物(包括人事)的作用;土是万物之体,是万物(万物之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水是万物(万物之形)之命,是万物(万物之形)存在的先决条件;火是温度,是万物(万物之形)存在的必备条件。风是对温度的调节,也是气之动力;金、木因是土之再生,故是万物(万物之形)存在的辅助条件。五行(四行)与人身也有重要关系,五行决定着身心,四行决定着人性。
魏源判别儒释道思想之评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与文化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魏源   扶阳抑阴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道家思想   超越性   儒释道思想   判别   儒家  
描述: 儒释道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尽管不乏互补互促,但也存在着持续不断的互相排斥。延续老子提出的"大道废,有仁义"(《老子》第十八章)的观念,庄子将道家对儒家的贬斥推向极端。佛教自传入中国的初期,就面临着儒、道两家的排斥,在《老子化胡经》和《牟子理惑论》里我们可以窥见三者之间的紧张。儒家经过韩愈、朱熹极端地攘斥佛老,在宋明理学时期,似乎"佛老"二字成了最大的禁忌。这样的局面,尤其是当儒家主导一尊之时,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无疑是消极的。对此,儒家的有识之士开始有
魏源判别儒释道思想之评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与文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儒释道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尽管不乏互补互促,但也存在着持续不断的互相排斥.延续老子提出的“大道废,有仁义”(《老子》第十八章)的观念,庄子将道家对儒家的贬斥推向极端.佛教自传人中国的初期,就面临着儒、道两家的排斥,在《老子化胡经》和《牟子理惑论》里我们可以窥见三者之间的紧张.儒家经过韩愈、朱熹极端地攘斥佛老,在宋明理学时期,似乎“佛老”二字成了最大的禁忌.这样的局面,尤其是当儒家主导一尊之时,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无疑是消极的.对此,儒家的有识之士开始有意识地寻求改变,魏源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位.
康有为的三世说与《大同书》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与文化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同书》   康有为   三世说  
描述: 康有为的思想中,大同是其终极性的追求,而通过结合公羊三世和进化论,康有为的大同论说有了合理的逻辑建构,从而使康有为的社会理想既有现实的关切,又有理想的维度。
《中国哲学的道家之论》中译本序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与文化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涵义分析   包容原则   道家   人性原则   语言哲学  
描述: 《中国哲学的道家之论》(A Daoist Theory of Chinese Thoughts)是为西方的哲学专业学者而写的,其目的在于帮助他们从哲学层面,而不是汉学家们过去所用的神秘的、直觉的宗教的方式,理解中国的古典哲学思想。用哲学方式建立理解中国古典思想的通道就是要避开现存的宗教性或历史性诠释研究所表述的混淆视听的教条,采用规范严格的哲学推理。哲学家对于中国古代思想者的关怀,远远不止是重构他们的内心生活和信仰,而是要更多且精确地重构可以证成他们不同的哲学反思和洞见的理性。就其方法论而言,尽管西方哲学尚未实现拥有一种确定而完整的涵义分析方法论,至关重要的是应用一种规范的涵义概念或理论,并保持论证的严密性。与这种方法论相左的是,在针对非儒学派的研究中,包容原则被滥用或误用。哲学方法应该进行更原初的分析,而人道原则,且结合使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分析和语言哲学,则能够最大限度地寻求不同思想家对学说的最合理的解释。
佛教在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与文化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化   文化   佛教   三教合流  
描述: 文化多样性与教化单一性,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难题。中国对“文化”的传统理解,主要是指一种社会教化,而在现代社会,“文化”主要是指一种意义模式。如何在多元的文化里确立统一的社会教化,中国历史上的儒释道三教合流,是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各以不同的功能参与国家治理。当代中国需要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多元一体的新文化,尽管佛教不可能是其中的主角,却可以“随缘”、“无我”的思维方式,成为当前文化建设中最有效的润滑剂。
《墨子》对儒家礼乐观批判之检视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与文化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效   墨家   礼乐   儒学  
描述: 儒墨两家共享着相同的文化资源,但他们对礼乐态度却有异。墨家从礼乐形式奢侈,礼数要求存在内在矛盾,行礼者苟且虚伪,礼乐于世无益等方面批评了儒家倡扬的礼乐。但是,通过对丧祭之礼的阐释、对涵盖人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规范可以看出墨家并未弃绝礼乐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意义。进一步看,《墨子》之所以批评儒家所宣扬的礼乐,一则是与其鲜明的现实关切与普适主义情怀有关,再则是其功效主义内在要求。墨家对儒学之批评无疑提醒后儒反思礼乐的实际功利及礼乐的普适性等问题。
哲学的会通:牟宗三以康德诠释孟子、会通中西哲学的尝试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与文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牟宗三作为当代新儒家第二代人物,其学以贯通中西著称.他对儒学的诠释立足于宋明儒的传统,以陆王心学为儒家正宗,并引人康德哲学会通儒家哲学尤其是孟子学,以此突出儒学的现代特性,在此基础上建构儒家的道德形上学.具体言之,牟氏援引《大乘起信论》“一心开二门”的旨趣提出了“两层存有论”的说法,与康德现象与物自身之说相对应,依此沟通中西,以康德的道德哲学诠释儒家之内圣一面.
《墨子》对儒家礼乐观批判之检视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与文化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效   墨家   礼乐   儒学  
描述: 儒墨两家共享着相同的文化资源,但他们对礼乐态度却有异。墨家从礼乐形式奢侈,礼数要求存在内在矛盾,行礼者苟且虚伪,礼乐于世无益等方面批评了儒家倡扬的礼乐。但是,通过对丧祭之礼的阐释、对涵盖人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规范可以看出墨家并未弃绝礼乐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意义。进一步看,《墨子》之所以批评儒家所宣扬的礼乐,一则是与其鲜明的现实关切与普适主义情怀有关,再则是其功效主义内在要求。墨家对儒学之批评无疑提醒后儒反思礼乐的实际功利及礼乐的普适性等问题。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