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即道德即宗教”——唐君毅论儒学的宗教性
作者: 李占科   来源: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君毅   超越性   内在性   儒学的宗教性  
描述: 唐君毅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文化思想界的巨子,一生以儒学为文化研究与生活生命之旨归。他通过对宗教意识的重新界定开发出了一种即内在即超越的新宗教精神,并以儒学为本位以求建立一种世界新宗教,以为人们寻求一种安身立命之道,表现了他关注终极生命安顿的人文诉求。
非超越的宗教性:安乐哲古典儒学宗教性思想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元论   超越性   自然主义   共同创造  
描述: 汉学家安乐哲继承了西方自然主义的宗教观,并用它来阐释中国古典儒学的宗教性特征,认为虽然古典儒学是无神论的、不具有超越性观念,但是仍然具有深刻的宗教性。他认为古典儒学的宗教性特征的特色是共同创造,这个论点明显地区别于现代新儒家用内在超越来描述儒学宗教性的思想,由此而引发了超越之辩,并开启了剥离超越性观念来阐释儒学宗教性的新向度。
苏轼人生的基质及审美度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性   审美度向   苏轼   人生基质  
描述: 苏轼人生起伏剧烈,虽非潦倒,却也坎坷异常。对此, 人们多从儒、释、道传统文化思想的框架或性格因素方面予以解释,后者失于简单,前者则 不免科学主义的倾向。将苏轼置于文化历史传统与个体的人生遭际来探究其复杂的人生意蕴 ,则发现其主体人格的塑型是在人生的现实性中完成的。在此过程中,超越性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并促成了其自觉而丰富广阔的审美世界。
心之藏——王夫之对儒佛心理思想的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门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之藏   超越性   援佛入儒   操作性   心理认识过程  
描述: 提王夫之注意到,传统儒家实现道德修养目标的心理活动及其认识过程具有不致密性的缺陷。他继承了从孔孟到张载关于心的基本观点,通过辨析和取舍佛教唯识学细致的心理分析理论,从心之藏的心理认识过程和思想内涵方面,梳理和阐释儒家上下相通的完整思维过程。王夫之在心理认识过程的操作性与实现道德修养目标超越性方面,提炼出正心、存心、养心与尽心的心理思想体系,解决援佛入儒的认识矛盾,构建了包含操作性与超越性的儒家心理认识的圆融体系。
论中唐政治中“士的超越性”的危机和希望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自觉   功利习气   文学与吏事之争   超越性   韩愈  
描述: 该文着重探讨中唐政治中“士的超越性”的危机与希望。认为“士”能否认定自己的文化优势是其保持“超越性”的关键。中唐的“士”陷入功利习气之中,从而给“士的超越性”带来了危机。始于初盛唐之际的所谓“文学与吏事之争”在中唐继续展开,其实质是“士”自发地捍卫自己的文化优势。以韩愈为代表的“新儒”用道德形而上学去建构和巩固“士”的文化优势,从而揭开了“士的新自觉”的序幕。
论“情操”及“情-操”——一种存在论意义的探讨(论纲)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操     超越性   存在论    
描述: 情操作为人超越自身的感情现象,不仅是中西传统文化发生的内核,也是现代性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本文简要梳理了中国儒、道二家与西方(主要是德国)代表哲学家种种关于情操的思想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意义上的“情-操”思想特点,试图说明作为人存在之本源展开方式意义上的“情-操”现象,是如何为各种情操提供可能的。
作为"文化信仰"的儒学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 董卫国   来源: 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仪轨   信仰   文化信仰   超越性   终极性   价值规范   儒学  
描述: 传统中国社会实际上是以儒学为信仰的。然而,今天我们却面临着信仰危机。信仰应该有四个层面的含义:超越性或终极性的价值诉求、心灵生活的意义来源、可以普遍化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原则、解释生活的理论和安顿日常生活的仪轨等。传统儒学具备信仰的内涵,并且作为信仰的儒学与宗教信仰不同,可以称之为一种"文化信仰"。文化信仰包含三义,其一,信仰的核心是人文教化的理念,此人文教化的理念核心精神即是贯通于天地人的即内在即超越的精神。其二,信仰建立于人文教化的基础之上。人文教化的核心目的在于成就此信仰,信仰与理性是相辅相成的。第三,
魏源判别儒释道思想之评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与文化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魏源   扶阳抑阴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道家思想   超越性   儒释道思想   判别   儒家  
描述: 儒释道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尽管不乏互补互促,但也存在着持续不断的互相排斥。延续老子提出的"大道废,有仁义"(《老子》第十八章)的观念,庄子将道家对儒家的贬斥推向极端。佛教自传入中国的初期,就面临着儒、道两家的排斥,在《老子化胡经》和《牟子理惑论》里我们可以窥见三者之间的紧张。儒家经过韩愈、朱熹极端地攘斥佛老,在宋明理学时期,似乎"佛老"二字成了最大的禁忌。这样的局面,尤其是当儒家主导一尊之时,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无疑是消极的。对此,儒家的有识之士开始有
“华夏宗教的超越性突破——儒佛道三教并存格局的起源”通过鉴定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宗教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佛道   宗教学   超越性   政教   研究员   宗教研究   并存   承担   华夏   突破  
描述: 由宗教所钟国发副研究员承担的上海市“九五”规划中长期项目的最终成果《华夏宗教的超越性突破一儒佛道三教并存格局的起源》已经完成。2001年6月21日下午,在宗教所召开了由上海市宗教学会会长刘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严耀中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刘仲宇教授、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长业露华研究员、龚方震研究员
复合主体性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杭州(我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合主体   浙江大学   研究中心   自我意识   国际会议   超越性   性问题   维度   发展   杭州市  
描述: 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同来参加2013"生活与发展"国际会议的同仁和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的题目是"复合主体性问题"。这是我八年以来和杭州朋友,特别是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的罗卫东先生共同探讨的问题,现在还正在发表的过程中,在此提出来向大家讨教。首先,我们要理解经典儒语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