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儒僧:儒释交涉的一个侧面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门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释关系   三教合一   儒僧  
描述: 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有一个此前不太为人所专门研究的特殊群体,即放弃儒者身份,出家为僧的"儒僧".历史上,皈依、亲近佛教的士大夫不在少数,而转变身份、出家为僧的儒士却并不多见.本文以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了几类儒僧,并通过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儒僧,分析了他们的出家目的等细节,从而比较了自魏晋以降,唐宋乃至明清时代,儒僧的自我意识以及他人看待儒僧的态度的演变,从一个角度揭示出儒家与佛教在势力上的此消彼长.
孔教、理财、儒行——陈焕章儒学思想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门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行   陈焕章   理财   孔教  
描述: 高要陈焕章(重远)先生,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1911),于举世醉心欧化、菲薄旧学之际,毅然以尊孔教、明儒术自任,终身不少衰.其思想,可约为孔教、理财、儒行三端.兹就此三端,略加论列,以见其旨趣,实在于改良社会,再造国家,发扬华夏文明于世界,期人类共进于至善之域.
心之藏——王夫之对儒佛心理思想的辨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门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之藏   超越性   援佛入儒   操作性   心理认识过程  
描述: 提王夫之注意到,传统儒家实现道德修养目标的心理活动及其认识过程具有不致密性的缺陷。他继承了从孔孟到张载关于心的基本观点,通过辨析和取舍佛教唯识学细致的心理分析理论,从心之藏的心理认识过程和思想内涵方面,梳理和阐释儒家上下相通的完整思维过程。王夫之在心理认识过程的操作性与实现道德修养目标超越性方面,提炼出正心、存心、养心与尽心的心理思想体系,解决援佛入儒的认识矛盾,构建了包含操作性与超越性的儒家心理认识的圆融体系。
《郭店楚简先秦儒书宏微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门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湖北荆门的郭店楚简甫一问世,即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这些文献不仅为重新认识先秦文献,也为填补相关的理论环节提供了支撑。顾史考这本著作集中于其中的儒家文献。在他看来,这部分文献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因为其中讨论的一些问题如礼刑、乐论等具有鲜明的儒家性格和一致性。而作者对这些特点的理解,乃是基于学派的影响与时代的变迁,因此对郭店简中的儒家文献的理解,也需要被置回到先秦思想的脉络当中。
从江南义疏到《周易正义》:隋唐《周易》义疏学中的儒佛之争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门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易正义》   义疏学   三教   《讲周易疏论家义记》  
描述: 提儒学在唐代并非沉默无为。面对佛教的挑战,以孔颖达为代表的儒家学者通过修撰《周易正义》来整肃儒家的佛教浸染。通过对比“江南义疏”与《周易正义》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孔颖达裁剪的着重点及其用意所在,进而看到传统经学的义疏之学中思想的角逐。由于旧疏的亡失,对于“江南义疏”的认识以前有较大的缺失;但藏于日本的古抄本《讲周易疏论家义记》却能丰富我们的视野,并重新审视在《周易》方面南北朝义疏到唐代的变化。这段认识对宋代理学的起源研究也有启发意义。
晚明佛学与儒典解经-以智旭的《四书蕅益解》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门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统性   四书蕅益解   解经   智旭   儒佛关系  
描述: 本文以晚明佛学大师智旭的《四书蕅益解》为中心,讨论了晚明佛学思想是如何通过解经学的策略来重新融通和安排佛教与儒家之关系。文章并不是一般性地论述智旭如何用佛学概念去会通儒经,而是把《四书蕅益解》放在晚明思想史的历史脉络中,特别是朱子与阳明学的不同传统中,去探讨智旭解儒中的读解策略和用心。
《孟子》末章诠释与理学道统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门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孟子》   道统   理学  
描述: 《孟子》末章与理学道统论有着密切关系,朱熹在对此章所作的解释中试图以其作为道统论的文本依据,赋予了此章以道统论的内容。但朱熹的这一过度诠释中多有前后矛盾抵牾之处,且涉及理学道统论的关键问题:道统传承谱系、道统传承方式以及根本的道统合法性。探讨后儒对这些问题的厘清和对朱熹之说的回应,进而由此反思理学道统论的内在问题和外在影响,对于当下探究如何兴复儒学有启发意义。
关于“勿忘勿助”的阐释与意义之抉发:以湛若水为中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门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湛若水   陈白沙   自然   勿忘勿助  
描述: 提“勿忘勿助”是孟子心性论中的重要工夫,以往学者或者将重点放在文本的疏通,或者集中探讨与之相对的“必有事焉”的工夫,惟程明道、陈白沙等人注意提揭其中的“自然”之意。湛若水则拔乎众儒之上,在继承对“勿忘勿助”这一工夫之自然品格的强调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间含义,将之发展为建构其哲学整体的核心内容,因而拓展和深化了“勿忘勿助”原有的意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