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子的仁
作者: 孟杰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情感     道德理性  
描述: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儒家传统道德修养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我们要对儒家修养观中具有永久性、普遍性价值的内容进行继承和发扬,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
生存态度与生命情感:孔子“敬”思想的人学意蕴
作者: 付粉鸽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情感   孔子   人文理性     原始心理  
描述: “敬”是儒家核心范畴之一。孔子之前,“敬”是先民对天或帝等神秘力量的原始畏惧心理表达,至孔子,“敬”实现了一次重要的人学飞跃,由原始的恐惧心理转变为人之道德理性精神,成为德目、德性和德行的统一。作为“德之干”,“敬”首先是基于对个体人格尊重的主体间关爱之情的理性表达;其次是个体交往的行为规范和实践准则——孔子主张“修己以敬”、“执事敬”,在笃实行“敬”中获得德性的充实和事业的圆满;复次是生命追求的终极关切和文化信仰。经由孔子的人学化变革,“敬”成为儒家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性的哲学表达,积淀为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性
从韩国儒学史的角度来看茶山道德情感论的意义:兼论朝鲜性理学“理的下向化”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情感   性理学   韩国儒学   茶山   下向化  
描述: 作为韩国儒学派的重要人物,茶山丁若镛(1762—1836)虽然非常肯定朱子的地位,但却试图超越朱子,主张追溯孔孟儒学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儒学思想的本质。茶山以经验性的事例和经典文献为依据来论述性善说的实践可能性,试图从人们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的情感来寻找人的本质属性,这比一般性理学形而上的理论更具有说服力。茶山的道德情感论将哲学的主题从"形而上"的领域转变到了日常的"生活世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道德世界。这与儒学的本旨并无大异,只是茶山更加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理想的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可能性。这在朝鲜儒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福州延安中学儒风传承的守正与创新
作者: 暂无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延安中学   福州   道德情感   传承   敬畏感   学校教育   自我约束   创新  
描述: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无不将“敬”作为持而守之的修身法则,修德与读书合一。“敬而能畏”,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行有所止方能学有所成。而今天的学生普遍缺失“敬畏”之心——不害怕、不感恩、不相信。在这种大环境下,学校教育更应该传承发扬古人修身之精华,激发学生内心“敬”的情感,让学生把敬畏感变成自我约束的道德情感。一、传承儒风是现实的需要近年来,中学生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一些校园暴力视频不断在网络上曝光;在一些学生心目
哲学的会通:牟宗三以康德诠释孟子、会通中西哲学的尝试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想与文化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情感   道德主体   伦理学   康德哲学   道德实践   道德哲学   道德法则   牟宗三   孟子   自由意志  
描述: 牟宗三作为当代新儒家第二代人物,其学以贯通中西著称。他对儒学的诠释立足于宋明儒的传统,以陆王心学为儒家正宗,并引入康德哲学会通儒家哲学尤其是孟子学,以此突出儒学的现代特性,在此基础上建构儒家的道德形上学。具体言之,牟氏援引《大乘起信论》"一心开二门"的旨趣提出了"两层存有论"的说法,与康德现象与物自身之说相对应,依此沟通中西,以康德的道德哲学诠释儒家之内圣一面。牟氏不但能洞察康德哲学与儒家哲学之会通的一面,又能看到两方之异,他指出儒家之胜义在承认人有"智的直觉",并以此为准
儒释使命观随笔
作者: 暂无 来源: 佛教文化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情感   使命观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是非之心   儒释   “仁”的思想   孝敬父母   羞恶之心   孔子   孟子  
描述: 儒释使命观随笔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