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万邦儒教育文集
作者: 万邦儒   万邦儒教育文集委会   来源: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学   学校教育  
描述: 收集了万邦儒同志教育著作40多篇,内容涉及办学指导思想、校长素质、学校体制和管理、中学德育工作的特点、中学生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班主任工作以及领导和学生的信函等。
论儒家学校教育与巴人:土家社会的儒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人——土家社会   学校教育   儒家   儒化  
描述: 儒家学校教育在巴人——土家社会的发展,从汉代即已开始。在羁縻土司时期,儒家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局限在巴人——土家社会的上层,结果是土家上层社会的儒化;到清代改土归流后,体系化的儒家学校教育在巴人
谈谈教育评价与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要性   教育评价   教育管理   学校教育  
描述: 教育评价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极其重要的手段.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和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评价在发展上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并在
汉代学校的教化功能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化政策   汉代   学校教育  
描述: 教化政策是汉代首创的政治举措,而教化之本在兴办学校,汉代大力发展学校教育,灌输儒家政治文化,培养儒化的官吏,增强了官吏推广教化的能力。儒化官吏亲自兴办学校,推行社会教育,宣传先进文化,使儒家的忠孝仁义道德深入人心,提高了汉代教化政策的实效,促进了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西方体育传入与近代中国学校吸收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体育   吸收   学校教育  
描述: 中国传统教育以儒为尊,虽强调修身,但其途径是内省与自悟,体育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始终未能正式登上学校教育的大雅之堂.中国近代在西方传教士与早期留学生的双重因素影响和体育理论匮乏的前提下,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学校开始了对西方体育的被动吸收.
西方体育传人与近代中国学校吸收述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体育   吸收   学校教育  
描述: 中国传统教育以儒为尊,虽强调修身,但其途径是内省与自悟,体育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始终未能正式登上学校教育的大雅之堂.中国近代在西方传教士与早期留学生的双重因素影响和体育理论匮乏的前提下,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学校开始了对西方体育的被动吸收。
董仲舒都化思想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教化思想   董仲舒   学校教育   儒家  
描述: 董钟舒教化思想具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待教而善”的人性论及“无人相通”的天道观是其教化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形上根据;古代帝王和秦亡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及汉朝以来的现实,是其提出教化思想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教民性成善是教化的根本目的和中心任务;“独尊儒求”、“三纲五常”是教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兴太学、置明师是教化的基本措施和途径;以身示教、以乐达教、因材而教,是其教化的基本方法。董仲舒教化思想囿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既有槽粕,也有精华,应批判地加以继承。
泰宁的尚学古风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遗产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风   生活费用   办学形式   五代时期   地方政府   学校教育   泰宁  
描述: 学宫之发端 宋代以前,学校教育基本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类.五代时期泰宁隶属南唐地方政府,当时曾颁行"学田"措施,即为学校分配田地,以地租作为师儒薪俸及补助学生生活费用,同时也用来接济贫士.这一措施改变
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福州延安中学儒风传承的守正与创新
作者: 暂无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延安中学   福州   道德情感   传承   敬畏感   学校教育   自我约束   创新  
描述: 下,学校教育更应该传承发扬古人修身之精华,激发学生内心“敬”的情感,让学生把敬畏感变成自我约束的道德情感。一、传承儒风是现实的需要近年来,中学生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一些校园暴力视频不断在网络上曝光;在一些学生心目
儒文化渗透在中国人的血脉中
作者: 暂无 来源: 精神文明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死记硬背   “生活化”   中国人   文化渗透   学校教育   科技孵化   传统文化   日常生活  
描述: 国学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需要从家庭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让孩子尽早地理解经典的内容,打破传统死记硬背的诵读模式。从国学的“生活化”入手,用科技孵化新媒介,将传统文化深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很有必要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