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医儒相通的三重内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维方式   医儒相通   中医哲学   儒学  
描述: 医儒相通有三重内涵:一是儒学中包含有一定的医学,主要是养生学知识;二是儒学充实了中医的人文性内涵,主要是构建了中医医学伦理学;三是儒学赋予中医学的思维特征:中庸调和、直觉体悟。深刻理解医儒相通,通在何处是中医哲学的关键问题之一。否则,不仅医学难以深入,儒学也难以入流。
援佛入儒:李翱“复性说”的多重面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性   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李翱  
描述: 李翱通过吸收佛教心性理论提出复性说。"复性说"在价值取向上坚持儒家理想;在思维方式上,既借鉴佛教思维模式,也继承儒家本有的传统模式。价值取向的单一性和思维模式的复杂性,形成李翱"复性说"援佛入儒的多重面向。
先秦文化与《黄帝内经》的思维方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医杂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秦文化   黄帝内经   思维方式  
描述: 《黄帝内经》中思维方式的形成受到先秦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与当时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是一脉相承的。《黄帝内经》的整体思维主要体现在其结合五行学说与天人合一思想,把五脏与四时联系起来,进而建立了“四时五脏阴阳”体系;辩证思维受到道家老子思想和儒家《易传》的影响很大,不论是阴阳的辩证范畴,还是动而不已的辩证命题,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思想的源头;意象思维与《淮南子·俶真训》的观点相一致,并对此阐释得淋漓尽致;直觉思维的体悟“神”类似道家的体悟“道”,故其应是受到道家直觉思维方式的影响,而“意”或“悟”的认识方式则与儒家有念的“专意心悟”有相似之处。
推本溯源论避讳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始禁忌   避讳   思维方式   陈垣  
描述: 避讳是中国特有之风俗,在周朝之后的古代社会中,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其避讳特点。陈垣先生立足于此,开创了中国的"避讳学"。本文另辟蹊径,主要从避讳的基本含义、产生时间、根源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推本溯源地研究避讳的发展。
试论国学的基本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世纪图书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学   基本特征   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描述: 国学的核心在于儒释道三教思想,三教在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方面所具有的异于西学之特征,是国学一词具有的民族主义涵义的具体体现。国学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天人合一、智性直觉、心性实践等思维方式和儒释道之成圣、成仙、成佛的不同价值取向。这些都是与西学中主客二元对立、注重理性思辨、分割宗教与人生的特征是不同的。
浅议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 暂无 来源: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建设   思维方式   传统伦理道德  
描述: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泛指从先秦到近代时期,以儒、墨、道、法等各家伦理道德传统为主要内容的伦理思想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鉴于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以新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并加强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
王夫之对老子“有无”之生的思维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有/境界   思维方式   有/无  
描述: 有无关系的本质体现老子境界形态形上学的深层次思维特征。以《老子衍》为基本研究资料,以老子哲学的理论思维方式为切入点展开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王夫之批判、吸收、改造老子思想的理论思维根源,论证王夫之援道入儒思想的本质特征。王夫之通过对有无相生关系的理论思维分析,把老子的无境界改造为具有儒家思想内涵与理论合理性的实有境界,体现了他以有合无,以人合天的实有形态即天人合一思维方式。
“天人合一”思想的三维解读、影响及现代价值——以思维方式为视角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价值   三维解读   思维方式   “天人合一”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特色的"天人合一"思想,长期以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并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仅将在中国文化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天人合一"思想理解为儒家一家之言,显然有失偏颇。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为主干的,以"道"、"佛"为两翼的三维结构。三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也使中国人特有的整体性、适度与执中、对立与统一、直觉与体悟、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相统一的思维方式逐渐稳固并传承下来。同样,理解"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价值也不能局限于仅仅将其视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救世哲学,而还应该立足于时代,思考其对现代理性思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性。
中国古代绿色思想资源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绿色思想资源   思维方式   存在方式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道法自然”作为生态文明的伦理文化范式,强调自然的生态秩序与人类社会秩序是有机的统一;“生生不息”作为生态文明的动力基础,则申明了生命大化流衍的功用和繁衍不已的生机;“天地人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充分显示了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智慧;“敬畏自然”作为生态文明的预警机制,则在文化上为引导现代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一种合理的价值论导向.虽然上述观点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只要我们对其进行合理扬弃,传统生态观就能在解决当代全球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中大放异彩.
中国古代绿色思想资源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太原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绿色思想资源   思维方式   存在方式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道法自然”作为生态文明的伦理文化范式,强调自然的生态秩序与人类社会秩序是有机的统一;“生生不息”作为生态文明的动力基础,则申明了生命大化流衍的功用和繁衍不已的生机;“天地人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充分显示了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智慧;“敬畏自然”作为生态文明的预警机制,则在文化上为引导现代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一种合理的价值论导向.虽然上述观点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只要我们对其进行合理扬弃,传统生态观就能在解决当代全球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中大放异彩.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