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中、日、韩家饰品中的文化符号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历史   饰品   中国文化   文化品格   思维方式   文化符号   “大人”   “天下”  
描述: 在东亚历史上,中国文化曾经长期处于中央文化圈,使得绵延至今的中华思想一直在东亚各国的文化历史上具有优越感、自豪感:中国人以“天下”为单位的思维方式,人格上追求成为“君子”或“大人”,造就中国人求全求大的文化品格。而日本和韩国文化因为历史上是从属于中国文化圈的边缘文化,往往使其国民产生这样的文化心理:对中央文化或盲从或反抗,必然在矛盾中挣扎突破去寻求能依托本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创造性特点,这些文化品性在其家饰品格上也有所体现。一、中国家饰品的“宽大”与“灵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儒、道两家一直没有脱离对人的“教”与“修”的努力,这种努力必然渗透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古典家具是立体的历史,每一个符号都承载着中华文化对“教”与“修”而成人的传统审美意识。这种意识渗透到家饰品上,很容易形成“精工而美”的家居生产性文化。所以,中国古典家具的“精雕细刻”,不仅表现在精心的选材、精良的做工、精美的雕刻、细腻的设计从而形成符合儒家人文理想的“典雅”风格,更重要的是,这种“载道于器”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文化的所有“器皿”,均带有浓重的儒家文化的特征:远古的石器方正,上古的青铜敦实。到了宋代,儒家思想进一步条理化、正规化,整个宋代弥漫着
企业文化建设要讲好故事
作者: 暂无 来源: 企业文明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淮南子   讲故事   形象化   阴阳五行   小故事   入脑入心   道家思想   思维方式   领导者   企业文化建设  
描述: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文化的口号和标语似乎不难提炼,难的是得到员工的共鸣。究其原因,是这些口号和标语多停留在词藻上而没有被形象化,难以入脑入心。西汉淮南王刘安在编纂《淮南子》一书时非常重视讲故事,把讲故事称之为“假譬”,藉此取得了经久不衰的魅力,值得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借鉴。 《淮南子》中的故事源远流长 《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和阴阳五行等思想的重要的杂家著作,原本流传不广。然而在谈到传统文化时,如果说不知道《淮南子》还算正常的话,那么不知道羿射十日、女娲造人、蛤蚌育珠、塞翁失马、掩耳盗铃等成语故事,那可就成了“老外”了。 《淮南子》被归入杂家之列,那是因为它兼收并蓄。它把讲故事作为表达各种理念的有效并且很经济的转换器,“说山训”、“说林训”、“道应训”等卷专门用寓言、故事喻说“道体”,客观上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寓言。据统计,全书各种故事有174个,仅“道应训”一卷就用了56则故事形象的解说道旨。正如清朝晚期的曾国藩所说的那样:“此篇杂征事实,而证之以老子《道德》之言,意以已验之事,皆与昔之言道者相应也。”其体例就是先讲一个故事,然后在故事之末引用先贤的一句话,点明主旨,使人顿有所悟。
曾国藩“笨拙”的思维方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思维与智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商   左宗棠   梁启超   曾国藩   思维方式   批评   李鸿章   太平军   成就   湘军  
描述: 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梁启超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屡屡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
曾国藩“笨拙”的思维方式
作者: 暂无 来源: 幸福·悦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要求   精神资源   科举   左宗棠   谦词   曾国藩   思维方式   李鸿章   太平军   湘军  
描述: 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 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这并不完全是谦词。 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曾国藩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9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后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4年后,他又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都没出来一个。 既然天性钝拙,那么曾国藩就充分发挥自己钝拙的长处。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他一生的成功,正是得益于“笨拙”精神。 他创建湘军、选拔将领,专挑不善言辞的“乡气”之人,盖因其敦实淳朴、少浮滑之气。湘军作战以“结硬寨、打呆仗”闻名。打仗基本上不主动出击,而是诱使敌人先来攻他,后发制人。太平军虽然骁勇,遇到湘军却毫无办法。
现代企业需要返璞归真
作者: 暂无 来源: 商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企业经营   个人能力   京瓷   经营者   经营哲学   思维方式   稻盛和夫   判断基准   人生观   价值观  
描述: 无论是京瓷跨越半个世纪的成功,还是日航的600天扭亏为盈,都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刻本质是公司上下在稻盛和夫的引领之下,对"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一命题的不断认知、思索和践行。简单说来,是敬天爱人、克己复礼、努力奋斗、诚实良善。无论外界如何纷扰,这一价值观都不为之左右。它并非空穴来风,乃是融合了儒、佛、理和中国古代经典的精髓。稻盛和夫将它们拾起细细打磨,成为当代管理的圭臬。
江西出版集团
作者: 暂无 来源: 全国新书目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阅读   基本的   思维方式   科学技术   教育出版社   出版集团   英文对照   江西   世界历史进程  
描述: 1、《中国文化ABC》(汉英对照)(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从同外读者的阅读与思维方式人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介绍中同文化中最基本的常识,中英文对照,是一本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性读物。 2
中学文言文在教学中的批判与继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国文化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民族文化传统   思维方式   中学文言文教学   深刻影响   中学语文教材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描述: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有100多篇,从其中反映的历史来看,自先秦到明清,绵延数千年,可以看出我们民族文化发展史;从反映的内容看,汇集有儒、道、法、墨、佛诸家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产生深刻影响的思想。可以说,这些传诵已久、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
论作为思维方式的“无为”
作者: 暂无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认识论   思维方式   韩非子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治”   吕氏春秋   道德修养   社会政治观  
描述: 论作为思维方式的“无为”徐克谦“无为”的思想不只属于老子、庄子或黄老学派,它普遍地存在于先秦儒、道、法等主要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之中。“无为”在各家各派的学说体系中虽然有着不同的含义,但从实质上看,“无为”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无...
先秦名家学派法律观阐释——以理论逻辑的分析为主体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孙龙   先秦名家   惠施   理论逻辑   法律实践   法律思想   思维方式   法律观   《吕氏春秋》   邓析  
描述: 大凡涉猎过先秦诸子学术的人们当不会忘记名家——那一群极为奇特、十分有趣、同时又闪耀着智慧之光的“辨者”。他们精于逻辑,能言善辩,常“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威震天下;他们又是杰出的讼师,助人诉讼,能“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当真是所向披靡;而其言其行,至今想来,依然令人捧腹。不过,笔者于名家学派亦曾有诸多不解:在先秦诸子中,名家与儒、墨、道、法各家并称于世,盛极一时,况其与法律活动关系之密切,又实非其它诸家可比(今人论及中国律师与法庭辩论发展史,首先提到的,便是名家邓析),然观今日之法
地缘:文化之链——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生成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作人   中国传统文化   浙东文化   历史文化传统   越文化   鲁迅   思维方式   文化联系   章学诚   浙东学派  
描述: 鲁迅之被称为“民族魂”,决定了他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深刻联系,这种联系是怎样形成的呢?鲁迅的全部著述表明,他汲取了中国古代儒、释、道、墨、法等思想的精华;但是,如果将此视为一种对这些传统思想因素的简单积累与综合,其结果必然失去了鲁迅。因此,探讨鲁迅怎样以他特有的个性方式形成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就成为研究得以展开并深入的关节。 显然,这里涉及到研究的思维方式的变革。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的旧序中反复强调,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往往对于研究工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思维方式的变革则要求我们,在大量现象事实的材料中,找到最能体现鲁迅个性特征的典型现象,并以此为“中间环节”,深入到具有本质性意义的与传统文化联系的个性方式之牛;而要找到这一“中间环节”,个性化的研究就显得至为重要。 提出个性化的研究,不仅因为这是学术研究深化的必然要求;而且,个性化研究,的客观依据,就存在于研究的对象——鲁迅自身。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