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啬夫”辨正:读云梦秦简札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学研究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啬夫"一词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多见。秦简出士后,已有史学工作者对其中的"啬夫",进行了专门研究,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但也有一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啬夫"一词,原来并不是官职名称,而是对田夫的称谓。《说文》段玉裁注:"啬"爱濇也。从来从?,来者?而藏之,故田夫,谓之啬夫。"如《尚书·大诰》;"天惟丧殷,若穡夫,予曷敢不终亩。"伪孔氏《传》云:"稼穡之夫,除草养苗。"穡通啬,穡夫即啬夫。这里的"啬夫"一词,即指田夫。以"啬夫"作为官职的名称,其用意或如日人大庭脩所说,为了取田夫之职,在于"除草养苗"之意,譬喻官吏"治民"应同田夫耕种土地一样,要"除暴安民’。
先秦名家学派法律观阐释——以理论逻辑的分析为主体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孙龙   先秦名家   惠施   理论逻辑   法律实践   法律思想   思维方式   法律观   《吕氏春秋》   邓析  
描述: 大凡涉猎过先秦诸子学术的人们当不会忘记名家——那一群极为奇特、十分有趣、同时又闪耀着智慧之光的“辨者”。他们精于逻辑,能言善辩,常“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威震天下;他们又是杰出的讼师,助人诉讼,能“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当真是所向披靡;而其言其行,至今想来,依然令人捧腹。不过,笔者于名家学派亦曾有诸多不解:在先秦诸子中,名家与儒、墨、道、法各家并称于世,盛极一时,况其与法律活动关系之密切,又实非其它诸家可比(今人论及中国律师与法庭辩论发展史,首先提到的,便是名家邓析),然观今日之法
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学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礼记·曲礼上》中记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及法律制度都起过极为深刻的影响。然而究竟如何解释这句话,自古至今都存在着分歧。东汉经学家郑玄认为:礼不下庶人,是"为其遽于事,且不能备物";刑不上大夫则是由于"不与贤者犯法,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礼记·曲礼上》郑注)。元人陈澔解释道:"古之制礼者,皆自士而始也。先儒云:其有事则假士礼"(《礼记集解·曲礼上》)。后人对这种解释提出了疑问,清人孙希旦认为:"庶人非无礼也,以昏则锱币五两;以丧则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葬则悬棺而窆,不为雨止;以祭则无庙而荐于寝,此亦庶人之礼也。"然而他所得出的结论却恰恰与其上文相牴牾:"礼不下庶人者,不为庶人制礼也,制礼自士以上……庶人有事假士礼以行之而有所降杀也"(《礼记集解·曲礼上》)。对于"刑不上大夫"的解释,清人孙诒让亦在《周礼正义》中提出自己的见解:"盖凡入八议限者,轻罪则宥,重罪则改附轻比,仍有刑也"(《周礼正义·秋官·小司寇》八辟条疏)。
明大诰的版本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学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八至二十年间,先后颁行了冠名为《大诰》的文告四编,即《御制大诰》(十八年十月刊行,本文简称《一编》)、《御制大诰续编》(十九年三月刊行,简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十九年十二月刊行,简称《三编》)和《大诰武臣》(二十年十二月刊行,简称《武臣》)。四编《大诰》是研究明初法制和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及朱元璋法律思想的珍贵文献。此书所述,多为正史及诸野史笔记所未载。清初修《明史》时,《刑法志》的编者因未见及《大诰》原文,对它的条目记述相殊甚远。加之它是由朱元璋直叙当世之事,儒臣们很少润色,故史料的可靠性在一般官修史书之上。
我们应该抛弃法治和人治的提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学研究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我们认为把先秦儒、法两家的根本分歧,简单地归结为"人治"与"法治"的对立,是不对的,不符合他们本来的观点。有的同志为了论证"法治"与"人治"是相互对立的,特把"人治"解释为"靠掌权者个人意志来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治理国家",而把"法治"说成是用体现整个统治阶级集体意志的法律来治理国家。这种观点,也是难能同意的。自从有了国家以来,任何国家,都是一定阶级的专政。尽管它们的统治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无不如此。"一个政府不管它的政治形式如何,总是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 对"法治"的说法,要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不能笼统地说"法治"比"人治"好,法家主张"法治",亚里士多德也主张"法治",资产阶级则更响亮地提出并标榜"法治"。把奴隶当作"畜产"的奴隶主"法治"不一定就比封建专制主义的"人治"好,法家的"法治"就没有什么"民主"性。我国是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人民群众掌握政权、当家作主的国家。它不同于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