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中国古代名家学派哲学观点浅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孙龙   名家   正名  
描述: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尤其是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我国文化的一个繁荣时期。此间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学派,儒,到,法,墨……其中名家是这个流派很少有人知道它。它一直被认为是诡辩的学派。但是提到公孙龙估计
公孙龙与后期墨家的正名学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孙龙   先秦哲学   正名   后期墨家  
描述: 在先秦儒、道、名、墨、法诸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中,都或深或浅地对正名有所论述,但都缺乏深刻性和完整性。直到战国末期,由于公孙龙和后期墨家从各个不同层面深入研究了正名问题,方使先秦正名理论达到了一个真正具有逻辑学意义的全新高度,成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精华
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东佛教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世界   有机联系   公孙龙   六根   心理活动   认识过程   儒家  
描述: 古今圣哲都很重视心的修养。所谓心大多是指心理活动,而不是解剖出来的心脏。儒家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之不闻,食之不知其味”的说法。佛家以六根、六识去认识客观世界的六尘,但在认识过程中,如果心不在,则不能得到正确的概念。公孙龙在其《坚白论》中,也充分阐发心与识的有机联系和“识”的分工,
《淮南子》:柔弱是生命的本质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淮南子   本质   公孙龙   先秦   池塘   怀疑   二十年   快乐   精神   积累  
描述: 我把《淮南子》当成一部杂书来读。它的文脉和先秦诸多复杂的思想是相承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它是对先秦以来思想进行的剪裁整理或者解说。 我仿佛看见很多的“家”在那里发表自己的演说,一会儿儒,一会儿道,游移不定。儒说,你要遵行什么,要循规蹈矩。道却说,你要怀疑,怀疑天怀疑地,怀疑一切。 壹 柔弱是生命的本质 我们先来看刘安他们是如何解构标题中很哲学化命题的。 他们说,得道的人,心志是柔韧的。如何柔韧?与万物周旋,不先行倡导,只是感受和回应它们,也就是说,它从不主动出击,在被动中争取主动。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表现方式,都是要有一个相伴物作参照和陪衬。 比如,尊贵一定要以卑贱作为名号,崇高一定要以低矮作为基础,坚硬一定要以柔韧来护持,强壮一定要以微弱来保养。 你没有看到吗?兵器太刚了,就容易毁灭,木材坚硬了,就容易折断,皮革太硬了,就容易开裂。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就说我们牙齿好了,它比舌头坚硬,却比舌头先损坏! 所以,把柔韧累积起来,就会变得结实,把微弱累积起来,就会变得刚强。 所以,柔弱才是生命的本质,而坚强则走向死亡。
历史上著名的辩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初中生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孙龙   春秋战国时期   思想学派   赫胥黎   进化论   历史上   知识分子   艺文志   百家争鸣   诡辩论  
描述: 诸子百家争鸣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纷纷涌现,形成群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
编者的话
作者: 暂无 来源: 物理通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编者   春秋战国时期   公孙龙   诸子学派   方针   中国传统文化   成长与发展   百家争鸣   公元前  
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221年),在我国出现了儒(孔子、孟子、荀子)、法(韩非、李斯、商鞅)、道(老子、庄子、列子)、墨(墨子)、兵(孙武、孙膑),纵横(张仪、苏秦)、名(公孙龙)、医
“两可之说”与以毒攻毒的反驳方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孙龙   “两可之说”   充分条件   死者   假言推理   逻辑反驳   反驳方法   邓析   否定式   同一条件  
描述: “两可之说”与以毒攻毒的反驳方法谷振诣邓析(公元前545-前501年)春秋郑人。名家第一人,律师的鼻祖。《荀子·儒效》云:“邓析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列子·力命》云:“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吕氏春秋·离谓》云:“邓析……以非为是,以是为...
先秦名家学派法律观阐释——以理论逻辑的分析为主体
作者: 暂无 来源: 法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孙龙   先秦名家   惠施   理论逻辑   法律实践   法律思想   思维方式   法律观   《吕氏春秋》   邓析  
描述: 大凡涉猎过先秦诸子学术的人们当不会忘记名家——那一群极为奇特、十分有趣、同时又闪耀着智慧之光的“辨者”。他们精于逻辑,能言善辩,常“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威震天下;他们又是杰出的讼师,助人诉讼,能“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当真是所向披靡;而其言其行,至今想来,依然令人捧腹。不过,笔者于名家学派亦曾有诸多不解:在先秦诸子中,名家与儒、墨、道、法各家并称于世,盛极一时,况其与法律活动关系之密切,又实非其它诸家可比(今人论及中国律师与法庭辩论发展史,首先提到的,便是名家邓析),然观今日之法
论先秦哲学的符号学致思趋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孙龙   致思趋向   尹文子   先秦哲学   《指物论》   非指   符号学   正名论   名实关系   符号功能  
描述: 先秦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犹如古希腊思想对于西方文化的意义一样,具有发轫和启蒙双重作用。先秦的名家,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符号学家,其符号思想,无论在思考范围还是思维深度方面,都曾达到过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名家的符号思想又在先秦各家,如儒、墨、法等家的思想中引起过强烈反响。正如西晋人鲁胜所指出:“名者所以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化之准绳也。孔子曰:‘必也正名,名不正则事不成。’墨子著书,作辩经
公孙龙与后期墨家的正名学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沙大学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孙龙   《墨辩》   通意后对   公孙龙子   《通变论》   后期墨家   普通逻辑   正名论   名实关系   《名实论》  
描述: 学说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精华,先秦儒、道、名、墨、法诸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均从不同角度或深或浅地涉及过这一论域,孔子、老子、邓析、墨翟、管子、尹文都曾就此阐述过一家之言。但直到战国未期,由于公孙龙和后期墨家的深入研究,先秦正名理论才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两家的研究可谓一脉相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