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东佛教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世界   有机联系   公孙龙   六根   心理活动   认识过程   儒家  
描述: 古今圣哲都很重视心的修养。所谓心大多是指心理活动,而不是解剖出来的心脏。儒家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之不闻,食之不知其味”的说法。佛家以六根、六识去认识客观世界的六尘,但在认识过程中,如果心不在,则不能得到正确的概念。公孙龙在其《坚白论》中,也充分阐发心与识的有机联系和“识”的分工,
华夏觅良方与儒夫饮围城之恨
作者: 暂无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现代文明   爱国精神   民族   鲁迅   主题   心理活动   华夏   历史背景   思想解放运动  
描述: 都德的《柏林之围》与鲁迅的《药》都在一个重大的问题上让人思索和探讨:人和国家靠什么机理生存运转、兴旺和衰败?两位大师竟不可思议地在不同国家、民族和历史背景下提出了异乎寻常相似的主题:“药”的力量多么玄妙而神奇,它困扰着华夏引出了饮鸩止渴的效果;它刺激着法兰西却具起死回生的魅力。
要论情志对健康之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少林与太极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脏腑   情志致病   协调作用   情感   情志刺激   自身调节   心理活动   健康   七情   生理功能  
描述: 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但若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可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七情内伤
七情病须七情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七情病   心理疾患   “七情”   临床实践   心理状态   心理活动   中医心理学   中医心理疗法  
描述: 口文/阮鹏 “心病当用心药医”,中医心理疗法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中医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疾患主要由“七情”引起,即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心理活动。其所致的疾病往往是药物无能为力
荀子的邏輯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科学方法   基本形式   正名   客观事物   心理活动   科学内容   思想方法   思想基础   表述形式  
描述: (一) 荀子邏辑思想与古代儒家正名的传统关系。荀子是战国末年晚出的儒派邏輯哲学家。生当名辯高潮时代,游学齐稷下,曾于十四年之中,被稷下名辯诸子三度推为老师(祭酒)。荀子的邏輯思想,主要以古代儒派正名的“名言”观点为其体系的中心。但是他的邏輯特点,則是綜合了邓析、老子、孔子、墨子、宋鈃、尹文及惠施、公孙龙、尤其是墨經学者的邏輯認識成果,在自己朴素唯物論的世界观和科学符验的思想方法这一基础上,完成了儒派新的正名論的邏輯科学。从先秦哲学史来說,以孔子为首的正名思想,主要部分都属于旧政治倫理的認識范畴。所謂“名正言顺”的思想基础,是与当时宗法貴族統治阶级的政治立场分不开的。如果把这种正名作为思想工具看,那也只能說是上層意識的礼制思想的工具。
养神乃长寿之法宝
作者: 暂无 来源: 健康大视野杂志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反映   道家   养心   境界   修德   中医   心神   心理活动   思想   养生  
描述: 养神是精神调养,中医讲的“心神”就是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道、儒、佛、医诸家都主张养生之本在于养神或养心。所谓:“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神的要决不外乎清静、修德和开朗。思想清静要排除私念
注意力与观察意识——编辑发现的养成途径(之二)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闻传播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注意力   编辑发现   观察意识   心理活动   儒学家   编辑主体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描述: 儒学家荀子在谈到注意力的重要性时曾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我们知道,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尤其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是编辑主体培养发现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没有这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