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阳儒阴法”到“礼法之治”的中间环节:汉末社会批判思潮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法之治”   “阳儒阴法”   社会批判思潮   名实关系  
描述: 从汉代"阳儒阴法"到魏晋"礼法之治",有两个变化:其一,"法"之地位的提高。从问题的提出到外化为政治实践,再上升到理性层面的认可,其中间环节正是汉末社会批判思潮。其二,"礼"之地位的突显。即在"儒"对"法"、"名"思想的涵摄中,礼因兼具"儒"的教化性、"法"的规范性和"名"的可检验性,因此成为融汇儒、法、名三家的思想资源,汉末社会批判思潮也正是这一融汇过程的中间环节。
先秦名实之辩的语言哲学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先秦   中国古代名学   名实关系  
描述: 本文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对先秦名实之辩予以考察,认为先秦名实之辩大致表现为两种主要倾向:一是强调名实关系的相对性,这为道家学派所独持;一是强调名实关系的统一性,这为儒、墨、名、法等诸家所共识。其理论虽然看似矛盾,实则各有可取之处,正可相互取长补短。
先秦时期语言符号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名家   语言符号   墨家   名实关系   儒家  
描述: 语言符号观作为普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产生于20世纪初期,由此反观我国对语言符号的探究,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尽管各家的出发点不同,目的不相同,但都不约而同的关注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儒、墨、道等诸家主要是从哲学层面关注了“名”(语言)“实”(世界)之间的必然性关系,或者“名”决定“实”(如儒家),或者“实”决定“名”,把语言视为把握经验世界的“工具”(如墨家),或者完全否定“名”“实”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如道家),而名家则通过论辩把语言从现实的世界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纯粹的语言符号而作为思辨的内容,从而客观上探究了语言符号本身的问题,为后世的语言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甚至对今天的语言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先秦儒家的言意观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言意观   言尽意   先秦儒家   言不尽意   语言的局限性   言意关系   孔子   《孟子正义》   《易传》   名实关系  
描述: 当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先秦儒家中最早明确提出言意关系理论的是《易传》,本文认为应当追溯至儒家创始人孔子。本文对孔、孟、荀三位先秦儒家代表人物的言意观作了初步的考察与概括的描述,认为儒家言意观的基本方面是主张“言尽意”论的,肯定言意之间有相对稳固的关系,对人类语言的表意功能持有信心;但也初步发现在涉及形上超验领域时,日常语言的某种局限性及言意之间的某种不一致,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承认了“言不尽意”论也有某种合理性。
论先秦哲学的符号学致思趋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孙龙   致思趋向   尹文子   先秦哲学   《指物论》   非指   符号学   正名论   名实关系   符号功能  
描述: 先秦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犹如古希腊思想对于西方文化的意义一样,具有发轫和启蒙双重作用。先秦的名家,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符号学家,其符号思想,无论在思考范围还是思维深度方面,都曾达到过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名家的符号思想又在先秦各家,如儒、墨、法等家的思想中引起过强烈反响。正如西晋人鲁胜所指出:“名者所以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化之准绳也。孔子曰:‘必也正名,名不正则事不成。’墨子著书,作辩经
论公孙龙与后期墨家的正名学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沙大学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孙龙   《墨辩》   通意后对   公孙龙子   《通变论》   后期墨家   普通逻辑   正名论   名实关系   《名实论》  
描述: 名,在中国古代有名分,名位(爵),名号、名词,名字等多种含义。自孔子以后,随着名辩思想的产生,名实关系,形名关系讨论的兴起,名逐渐被赋予了概念的含义。而“正名”,则相当于普通逻辑的明确概念。 正名学说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精华,先秦儒、道、名、墨、法诸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均从不同角度或深或浅地涉及过这一论域,孔子、老子、邓析、墨翟、管子、尹文都曾就此阐述过一家之言。但直到战国未期,由于公孙龙和后期墨家的深入研究,先秦正名理论才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两家的研究可谓一脉相
论先秦哲学的符号学致思趋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公孙龙   致思趋向   尹文子   先秦哲学   《指物论》   非指   符号学   名实关系   符号功能  
描述: 先秦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犹如古希腊思想对于西方文化的意义一样,具有发轫和启蒙双重作用。先秦的名家,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符号学家,其符号思想,无论在思考范围还是思维深度方面,都曾达到过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名家的符号思想又在先秦各家,如儒、墨、法等家的思想中引起过强烈反响。正如西晋人鲁胜所指出:“名者所以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化之准绳也。孔子曰:‘必也正名,名不正则事不成。’墨子著书,作辩经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