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孔子政治哲学思想探析
作者: 余卫国   来源: 2010国际儒学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从“礼崩乐坏”的社会政治现实出发,通过“三代”之治的历史反思和价值认同,以完成社会政治秩序的应然建构,既是孔子政治哲学的使命和追求、动力和机制,同时也是孔子政治哲学范式原创建构的特点和特色、路径和方法。而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及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的确立,不仅在于他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方式和态度,实现了政治、伦理与教化的内在统一,而且更在于他以哲人的眼光和智慧,反观历史,在充分肯定“三代”之治的社会政治组织结构、治理结构及其治理之“道”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在宗法制的社会政治组织结构
孔子之道是什么:康有为视界中的孔子何以成为教主
作者: 魏义霞   来源: 2010国际儒学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在康有为那里,孔子之所以成为教主与孔子的思想密不可分。正是在孔子之道具体内容的展示中,康有为完成了对孔子何以成为中国教主的论证:第一,孔子之道包括天道与人道两部分,天道表明孔子重鬼神,言灵魂。第二,孔子之道以仁为宗旨,这与孔子的救世初衷相印证,也是孔教与佛教、基督教的共同特征。在以仁为宗旨上,孔教与佛教、基督教完全相同。第三,孔子之道具有六艺与口说之分,六艺日以教人,口说择人而传,二者具有高低之别。第四,孔子之道注重变通,三世、三统兼备,后学中分出高级之大同之教与低级之小康之教。
正德性与兴礼乐:孔子正名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方法学意义
作者: 李景林   来源: 2010国际儒学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正名的目标,指向“兴礼乐”的人伦价值系统重建。但它并非一般所认为的“复周礼”或以周礼矫正现实,而是一种以德性的回复为进路的价值重建。孔子正名论所要求的“言”,是有德者必有言,言而世为天下则意义上的言,体现了一种对至善价值的终极性指向。孔子正名,首先落脚于对社会德性及其表征的德目系统的正本清源,其对涉及到为流俗所熟知,朱紫难辨,易于混淆其本质差异的德性及名目的区分界定,尤其严格。正名在孔子的思想系统中,具有一种方法学意义上的普遍性。“礼以义起”,德性内涵的厘清和价值尺度的重建对于礼乐系统的奠基作用,赋予了“
汉代儒学的关注与局限
作者: 陈学凯   来源: 2010国际儒学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汉代儒学的关注与局限
韩国儒学的道学思想
作者: 邢丽菊   来源: 2010国际儒学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道学又称理学,指的是宋明间持续七百年的思想主流,而朱熹是这些思想的集大成者。韩国视野中的道学是一种正确认识人伦事实判断的客观真理和价值判断的规范性知识,修养人格以期在社会上实现正道的一种实践性学问,它同时具有人道精神、哲学精神与义理精神三个方面。在韩国固有的传统思想里便有道学思想的萌芽,而宋代的道学思想于高丽末期传入韩国。在道学思想的三个方面中,韩国的道学思想尤其强调义理精神。由于国家规模、民族传统以及社会条件的不同,中国的道学思想是在包括性的远心的立场中形成了以包容性的人道精神为中心的思想。与此相比,韩
儒学思想在当代的生命与创新:一种新儒学的思议
作者: 张立文   来源: 2010国际儒学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儒学思想在当代的生命与创新:一种新儒学的思议
从文化行为发生看儒学的政治功用
作者: 龚红月   来源: 2010国际儒学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文化行为发生谈儒学的政治功用。依照文化行为产生的背后推动力,设计出“文化行为发生的层次结构”,并由此推论儒学属于“文化自觉”行为。进一步对儒学在政治目标理念的确立、政治生态位和政治系统设计,进行文化行为意义上的分析和诠释,并与现代国家管理和政治行为进行比较,以此证明儒学的政治功用及对现代社会的有益启示。
韩国良佐洞(良洞村)儒学遗产的保存
作者: 权容玉   来源: 2010国际儒学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韩国良佐洞(良洞村)儒学遗产的保存
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思想的现代转化:在“国际儒学论坛·2010”开幕式上的致辞
作者: 袁卫   来源: 2010国际儒学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思想的现代转化:在“国际儒学论坛·2010”开幕式上的致辞
論仁道與智道的統一: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儒學論壇(2010年)上的講話
作者: 湯恩佳   来源: 2010国际儒学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論仁道與智道的統一: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儒學論壇(2010年)上的講話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