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儒学系列讲义 孔子新论
作者: 林存光   来源: 北京: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思想评论   前479   人物研究   前551   孔丘  
描述: 本书尝试重新认识和解读孔子一生的生命历程及其思想世界,并努力剥去后人出于迷信而给他装扮的各种神圣的虚妄外衣,厘清后人出于偏见而给他强加的各种浅薄的诬蔑之辞,以便对其所思所行作出更好的理解和诠释。
历史上的孔子形象 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
作者: 林存光   来源: 济南:齐鲁书社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孔丘  
描述: 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孔子文化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资助出版:本书跨越2500年的时间线,在时代政治与文化的背景下解构孔子与儒教,评说这位思想家、以及“以行动诠释其理念的行动家”。
孔子:中国文明的守望者:试论孔子的“传统”观及其文化贡献
作者: 林存光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次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孔子的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传统之中,他的整个思想世界就建筑在传统的根基之上,或者说传统直接构成了他整个思想世界的根基。因此,我们欲尝试深入了解和阐释孔子的思想世界,首先遇到并需要恰当而合理地加以处理的一个最大的文化难题就是人及其传统的问题。具体而言,孔子是一位好古敏求的学者,他赋予自身一种"述而不
孔子:中国文明的守望者:试论孔子的“传统”观及其文化贡献
作者: 林存光   来源: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第四届会员大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孔子:中国文明的守望者:试论孔子的“传统”观及其文化贡献
儒教中国的形成 早期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作者: 林存光   来源: 济南:齐鲁书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儒家  
描述: 本书从政治与文化互动的视角系统的探讨了儒学意识形态的变化、儒教在中国的形成问题。全书分为理论基础和问题研究两个部分。
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论丛 论儒教作为一种文教 孔子、儒学与儒教问题评论集
作者: 林存光   来源: 北京:学习出版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儒家  
描述: 本书稿为“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论丛”之一, 由12篇文章组成。第一篇文章是专门评述梁漱溟先生的文化理论的 ; 最后一篇文章则又再次回到梁溟漱先生有关中国文化的论述 ; 中间的10篇论文, 主要是作者10多年来思考和探究孔子和儒家、儒学和儒教以及国学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并偶尔参与由这些问题不时引发的相关学术论争和思想激辩而撰写的部分文章。一定意义上, 反映和代表了作者治学论儒的学术轨迹、心路历程以及基本的立场、态度和精神方向。
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儒学观与文化主张——方克立先生学术思想述评
作者: 林存光   来源: 海岱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克立   儒学观   西用”   “马魂   文化主张   综合创新   中体  
描述: 方克立先生是当代中国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卓越的中国哲学史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关注现代新儒学思潮及其在当下的发展趋向与特点,力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这一思潮进行研究,提出"三大思潮对立互动"的重要观点;同时,大力倡导"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文化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性地提出了"马魂、中体、西用"的文化主张。在当今中国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倡导"综合创新"的文化观点,并坚持"马魂、中体、西用"的文化主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能够指引我们在与其他各种学
儒学的意识形态化
作者: 林存光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政治文化   合法化   功能分析   中介   经学   情境定义   儒学   互动  
描述: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它在汉代有一大变局,那就是儒学的意识形态化,本文即旨在对这一变局作深入系统地历史考察和具体分析,内容涉及意识形态理论、儒家思想的基本问题、儒学的意识形态化过程以及对儒学意识形态的功能分析与批判等。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告诉我们,意识形态乃是社会总体结构的一部分,据此我们认为一种意识形态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或政治权力的支持,那么它也就成了一种合法的结构性因素,我们正是在这一特定的意义上来论述儒学的意识形态化问题的。事实上,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的研究视角——对儒学的意识形态
仁学实践论浅说--儒家仁学思想的历史发生、推扩开展及其实践论反思
作者: 林存光   来源: 2015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仁学实践论   仁学思想   儒家  
描述: 自孔子开宗创派、以仁立教以来,有关仁爱、仁道的话语就始终贯穿于儒家的整个理论论说与思想演生的历史脉络中,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儒之为教的实质意义正在于它在历史上建构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话语、理念与实践。儒家仁学思想或仁道理念在历史上的意涵演化始终存在着某种内在张力,譬如对亲人的孝弟与对他人的博爱亦即在伦理特殊主义与伦理普遍主义之间的紧张,对仁之体与仁之量的不同理解,以及仁之为体究竟是指仅仅指向他人的情感性的爱还是指必须加以自我实现的天赋德性等。但就其实践论意义的次第顺序而言,历史上的儒家大都强调自家庭之孝亲开始,而逐渐由近及远地不断扩充践行仁道的范围,推己及人乃至于最终达到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高远境界。在今天,我们必须从仁学实践论的进路推进和深化儒家仁学思想的新开展,才能真正实现其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孔子评传
作者: 林存光   郭沂   来源: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林存光、郭沂二位教授汇聚最新研究成果,以史为据,深入2500年前的历史星空,探究那颗最耀眼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孔子一生的经历及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详细、生动地剖析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诸多领域以及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文明形态和特征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