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再论孔子的“君子儒”之教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君子”   “君子儒”之教   伦理道德  
描述: 孔子所谓"君子之德",属于伦理道德,有别于习俗道德。在道德人格意义上,非"君子"即"小人"、非"小人"即"君子"的观念,不符合客观事实。
《劝学(节选)》中的“君子”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君子”   施教者   节选   知礼   法度   《荀子》  
描述: 荀子论学习的施教者多是从群体、国家的角度来说的,《荀子》认为“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笔者认为,而学习者——荀子《劝学》“劝”的对象是君子而不是一般的人,君子有一定的学识基础和道德积淀,通过学习可以为圣人,所以“劝”起来不会很麻烦,不需要苦口婆心,不需要耳提面命,“劝”解释为“勉励”,而不是“劝导、劝说”。在文中,荀子反复提到的是“君子”,以“君子”作为学习的主体,与彭端淑的《为学》的对象“昏”或“庸”的“人”不同,也与韩愈《师说》中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的“人”“众人”不同。接受教育或从师并不是天下大众都拥有的权利,教育仍是有条件有等级的教育,是为统治阶层服务的。 “性恶”造成了教育学习的必要性,只有教育学习才能使人回归“性善”。荀子自诩是真正意义上的儒,《荀子》认为有大人儒有小人儒,尊孔子、子弓为大儒,讥孟子、子思等是俗儒,而“陋儒”“俗儒”“偷儒”“腐儒”等等有人格缺陷的知识分子也都是要批判的对象,其他各家如它嚣魏牟、陈仲史、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都成为“非十二子”的对象,有缺陷自然要学习要洗脑。
以善致善——简析德育手段非正义性现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命题   “君子”   德育手段   经济学家   非正义性   儒学家   德育原则   对话  
描述: "以善致善"是一个儒学命题,近年因儒学家蒋庆与经济学家盛洪的对话录以此为书目,使之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以善致善"的含义就是实现善的目的必须使用善的手段,也叫"以正致正"。在这个命题下,儒家提倡"取之有道","有所不为",对于违背德育原则的行为,就算能够取得有利正义的结果,"君子"也是不采用的。将这一思想运用在德育中,就是要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既要
君子成人之美——孔子的人格期许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人   儒家学派   “君子”   子夏   创始人   成人   孔子   人格  
描述: "君子"是孔子着力推崇的人格典型。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告诫子夏说:"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这虽是对子夏一人的叮嘱,却体现了孔子创教立派的宗旨和人格期许。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