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孔子人道思想研究
作者: 李军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忠恕之道   成人之说   孔子   人道思想  
描述: 春秋以前,天命是人们一切行动的最终价值根源,西周时期提出“以德配天”的观念把人们以前仅仅盯在天上的目光拉回了地面,把统治者的德行好坏作为天命转移的根据,从而将对“天命”的信仰转变为统治者对自身行为的自觉。但这一时期人的思想觉醒与解放是相当有限的,西周时期还处在从神本向人本的过渡阶段。春秋时期是一个急剧动荡的时期,处在社会大变革前沿的思想家们根据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从殷周时期原始神学观、天命观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始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现实社会政治问题,他们更多的把目光投向人本身,在人自身而不是在天上
两汉的孟学研究及其思想价值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性政治精神   儒道思想会通   人道思想  
描述: 两汉的孟学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汉初,《孟子》被置为传记博士的时期。二是在昭帝主持的盐铁会议时期,孟学得以复起。三是在东汉时期,先有王充撰写《刺孟》、后有诸儒为《孟子》作注。两汉治孟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张扬了一种人道思想和理性政治精神,从而对打破经学独尊和促进儒、道两家思想的整合,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先秦人道思想的两种形态及其历史衍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道主义   仁爱   人道思想   兼爱  
描述: 先秦诸子中 ,儒家讲仁爱 ,墨家讲兼爱 ,成为古代人道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两种人道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爱人与爱物的区别 ,强调人之异于物的独特价值。其相异之点在于儒家有见于人性的理性之维 ,其人道思想体现了对人的道德自觉能力的尊重 ;墨家有见于人性的感性之维 ,其人道思想侧重于对人的感性欲求的满足。儒家把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 ,比较符合宗法制社会的实际情况 ,且在儒墨对峙中相对开放 ,吸收了不少墨家的合理思想 ,秦汉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墨家的兼爱由于过于理想化 ,不合当时人们的思想实际 ,加上自身的封闭性及忽视理论发展等缺陷 ,使其兼爱思想趋于湮灭 ,只是在后世的游侠或农民起义思想中有过短暂的再现 ,成为下层人民反抗暴政的武器。把两种人道思想置于近、现代人道主义的视域 ,其共同缺失在于忽视个体价值。儒家对道德理性的片面强化 ,使个性屈服于社会性 ,人道思想成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主要表现为统治者利益 )的工具。墨家思想强调人的感性欲望满足的必要性 ,但忽视了人的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因而中国古代虽有很丰富的人道思想却未能发展出近、现代人道主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