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汉语音韵学史文献上的儿化音记录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研究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世纪   语音现象   记录   儿化韵   音韵学史   声母   汉语音韵学   进步意义   儿化现象   儿化音节  
描述: 本文考证:最晚在十七世纪,汉语北方话中的儿化音已经为某些音韵学者所注意,并且写进了他们的著作。成书于清康熙十三年的《拙庵韵悟》不但把“儿音”纳入韵母系统,而且明确地记下了当时的儿化音节。明天启六年问世的《西儒耳目资》也反映了这种语音现象。中国传统的音韵学对口语语音现象一般不太重视,上述两部著作记录了当时口语中的儿化音,不但给儿音史的研究提供了早期的材料,同时在音韵学史上也有其进步意义。
欧洲的汉语音韵学研究:第一阶段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际汉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切   切韵   声母   高本汉   汉语音韵学   构拟   中古汉语   韵图   方言   艾约瑟  
描述: 要详尽地论述欧洲人在汉语语音方面的研究,就要从天主教传教士为了传教布道的实际目的,为他们所接触到的汉字标注罗马音的初步尝试说起。他们不仅对早期官话,而且对一些方言的早期形式都提出了真知灼见,前者如金尼阁(NicholasTrigault)的《西儒耳目资》(His-juerh-mu tzu),后者如龙彼得(van der loon)探讨福建方言的著作(1966—1967)。不过本文所要关注的并不是这些直接服务于实用目的的研究,而是要探讨那些始于19世纪、将汉语纳入到新的语言科学范畴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这种新的语言科学是随着梵语与大多数欧洲语言之间密切关系的发现而诞生于欧洲的。随着欧洲比较语言学的观点、目标的发展和成熟,受其影响,汉语的研究在20世纪初叶也更为成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一成就的取得,与法国的伯希和(Paul Pelliot)、马伯乐(Henri Maspero)等学者专业化的细致研究,尤其与瑞典的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所取得的成就是分不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