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比较王弼与程颐的"易"注及本体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Confucian's   Origin   Nothingness   Ce   明彖   Yang   Being   The   玄理易   Ming   Sage's   Moset   Wisdom   体用一源   and   Without   of   Hidden   Distinction   Nature   Ultimate   阴阳异质相求   儒理易   Same   Disparite   显微无间   Appearance   寂然至无   the   Yi   而无息   至动论   Daoist's   本静论   to   Duang   Belong   圣人之学   Yin  
描述: 本文試由釐清王弼、程頤之《易》學源流、注《易》特色;兩人在《易》學本體論上所採持的理解及詮釋立場;進行兩人相互間的對比,且予以評論,凸顯兩人《易》學本體論的特色。在王弼注《易》的方法與旨趣上,本文考察其家學淵源及其與荆州學派的經學學風。文中列舉王弼的《易》學著作,且針對其《周易略例》(王弼注《易》的綱領)七論中,最重要的 ,及言陰陽異質相求之互感情態的「明爻通變」予以闡明。王弼《易》學在易學史上的最大貢獻,莫過於在的言意之辨中,釐清了「象」與「意」的關係。他說明的「象」在表「意」上的功用及限制。他在注《易》所採取的理論模式上,則將儒理及玄理兼綜互補。而是在本體論上主採《老》學,在進德修業及立身處世上側重儒家義理。在注「復見天地之心」處謂:「寂然至無是其本矣。」「至無」係天地萬物之本體,反映了他所持貴無論的道家立場。他以無形無名及寂然大靜描述本體的體性。至於程頤(伊川)《易》學的淵源,主要承自王弼、胡瑗及王安石等三家的義理《易》學。在伊川《易》學的本體論立場上,他兼採王弼的言意之辨,華嚴四法界的理事圓融觀,返宗於《周易》生生之理。其的「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體用一源,顯微無間」係其本體論的形式特徵。其本體論之義理涵義上乃歸宗《周易·乾卦》的剛健無息之生生動能上。甚至他在注時亦謂「(坤)非健何以配乾,未有乾行而坤止也。其動也剛,不害其為柔也。」對他而言,坤具「柔健」之德。乾坤為《易》本體論的第一形上原理,伊川賦以健動不已的生生特性。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