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CONFUCIAN”到“RU”:论美国汉学界对上古儒家思想研究的新趋势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Confucian   Ru   西方汉学   儒家  
描述: 近年来,不少西方汉学家把"儒"翻译成"Ru",代替了传统的"Confucian"。这一术语使用的变化体现了汉学家们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变化。在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抛弃了传统的哲学视角,转而从历史的角度对上古儒家思想进行分析之后,儒家哲学内部的差异性成为当前汉学家们研究的焦点。尽管西方学者们在"Ru"的内涵和定义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歧,但是对于儒家内部多样性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潮流。而这一翻译术语的变化在改变了汉学家们研究视角的同时,也陷入了"孔子思想不可知论"的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给海外儒学研究带来了交流上的困难。
明末儒家基督徒杨廷筠之耶儒融合思想探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基督教文化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Confucian   thought   and   Reconciliation   of   Christian   TingjunYang  
描述: 一、杨廷筠:明末儒家基督徒依据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的博士论文《杨廷筠:明末基督教儒者》、台湾大学教授方豪的《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所载,杨廷筠(1557—1627)出生于明嘉靖三十
从《胜旅景程》的小说评点看传教士“耶儒会通”的策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基督教文化学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annotation   synthesis   Confucian   fiction   translation   Christian   jing   cheng   missionary   Sheng  
描述: 约翰·班杨(John Bunyan,1628-1688)的寓言小说《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是基督教文学经典之一,至今已被翻译成二百多种外国文字。《天路历程》的首部汉译本于1851年面世,直至20世纪初,由传教士汉译并在中国出版的《天路历程》不下十
名教与佛教-东晋沙门敬王论议中的“儒”“佛”交涉思维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汉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codes   Confucian   Taoism   东晋   名教   Huiyuan慧远   玄学   ethical   Jin   Buddhism   佛教   慧远   Neo   Eastern   Confucianism   儒学  
描述: 交涉之理論思維型態作出整理,一方面觀察其自衝突、互動以至圓通調和之脈絡,一方面以明其之於當代魏晉思想史發展之意義,主要歸納出有三大方面:1.儒本佛末,2.儒佛殊途,3.儒佛一致。
明代非殉节型自杀行为探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两岸发展史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Confucian   杨元祥   suicide   community   Ming   dynasty   and   明代   范应期   pressures   from   自杀防治   scholars   非殉节型自杀   family  
描述: 研究華人社會中自殺問題之學者,常易被傳統史料所誤導,以為中國古代的殉節型自盡遠多於非殉教尋死者,甚至錯誤的推論:傳統社會由於人際關係緊密,所以自殺死亡率較今日為低。明代距今較近,流傳下來的史料豐富,藉由各種資料庫的搜尋,可累積相當數量的非殉節型自殺案例,足供學術探討分析之用。 我們發現明代非殉節型自殺之緣由,以來自家庭和社區壓力者居多,顯示緊密的人際關係有時反倒是逼人走上絕路的重要因素。而自縊似乎是尋死者最常使用的解脫方式,這或許與儒家倫理體系中,卑幼者無從表白有關。此外財務困窘、愛情生變、歧視脅迫等也都是當時造成尋短的緣由,與今日情況非常類似,可見古往今來人性的共通之處。 本文同時深入的探討了范應期、楊元祥、海瑞妻妾等當時震驚社會的重大自殺案件,進而檢視明末司法體系和士紳社群如何面對和處理此等非殉節型案件。我們同時探究了具儒、釋、道不同思想傾向的學者,對這類案例、看法和所提出的防治之道。總之,古今自殺事件的內涵和頻率並無太大的不同,這也使得本研究具備以古鑑今的功能和價值。
从传世儒典与郭店儒简看先秦儒学的忠信之德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文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论语   Confucian   Lunyu   loyalty   忠信   Mencius   Kuodian   道德   honesty   teachings   morality   and   Liji   孝经   孟子   郭店   礼记   儒学   Xiaojing  
描述: 忠、信在先秦儒家典籍文獻中非家庭倫理道德,而是社會上人際往來的行爲準則。稍早,它是士君子立身行道的行爲準則;其後,隨著士君子由修身而治民,內聖而外王,這種準則亦外擴而爲蒞政治民的君德,或爲官事上的臣操。至《荀子》,一本尊君的觀點,以「忠」爲敬順的臣操,卻力求君臣關係的圓滿和諧,孔子以來作爲君德之「忠」義逐漸成爲過去,「忠」終確定爲臣道。各種紛歧的「忠信」義涵,我们可以從傳世儒典《論語》、《孝經》、《孟子》、《禮記》,以及郭店出土多種儒家文獻若〈忠信之道〉、〈六德〉、〈魯穆公問子思〉、〈語叢一〉中,清楚看到這樣的狀況。
“汉儒方士化”的实验者-王莽
作者: 暂无 来源: 应华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Classics   Confucian   通经致用   Making   Mastery   for   汉儒方士化   Mang   Wang   the   Taoists   and   of   Ends   Become   Confucianism   王莽   Scholar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儒学  
描述: 漢帝國以儒為尊,儒學是為政治倫理之學說依據。其以政治策略抬高儒學身價,儒學又雜揉了陰陽家、道家等的若干觀點,使得在政治與學術之問,產生微妙的聯繫。儒生一方面尊經守儒、通經致用;另方面,由於政途管道增加,發展已極,在西漢、東漢更迭之際,王莽假以儒生形象,蓄意實行其「方士化」的政治實驗,本文將透過「漢儒方士化」中的王莽,說明並評述他在當時政治資源與若干儒生的協助下,如何結合政治與學術的操弄,達到轉移政權的目的與其影響。
顾炎武《日知录》中之《左传》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兴大中文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boundary   country   practice   通经致用   leading   Yan   Gu   put   canon   xia   Hua   and   Ri   of   夷夏之防   Zhi   顾炎武   between   on   a   art   Confucian   barbarian   经世   Lu   tribes   version   the   左传   Zhuan   Zuo   日知录   principles   Wu  
描述: 明末通儒顧炎武,身遭異族亡國之痛,一生汲汲於經世致用之學,啟有清學術新風氣,被譽為「開國儒宗」。其畢生精力所繫,殆為《日知錄》一書,故吾人探析其學術,此書為不可或缺之津梁。 顧炎武以為通經致用乃經世之首要法門。然經書所言大抵為原則,其見諸行事者,不得不取鑑於史書,今考諸《日知錄》,所論多引史書為證,其中又以《左傳》特為見重,加上《左傳》兼具經史著作之性質,因此以《左傳》作為窺探顧炎武治學之門徑,當甚具準式。 本文旨在整理《日知錄》中之《左傳》學,以見顧炎武治學之方法及其理念關注之所在。由《日知錄》對《左傳》之研究,可以窺知顧炎武治學方法係由整理文獻中呈現時代精神。以《左傳》研究而論,顧炎武頗能擺脫字詞訓詁之侷限,及春秋大義之陷溺,秉實事求是之精神,特重闡發夷夏之防、禮制之要,此又係針貶時弊而來,故而形成其闡釋《左傳》時之焦點意識。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