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黄式三《易释》的“通贯”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吴中文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式三   Study   in   清代易学   浙东学术   Yi   清代学术   Shih   interpretation   dynasty   publication   of   易释   经典诠释   Ching   academy  
描述: 清代的《易》學研究,在崇實黜虛的時代氛圍中,進入回歸漢學、反省宋學的新里程。乾嘉時期樸學興盛,惠棟、張惠言固守漢《易》堡壘,輯存古義,講求訓詁有據,重新樹立漢《易》之新疏典範。嘉道以後經世思潮波瀾壯闊,儒者指斥唯陋儒才爭門戶,故倡議合漢、宋為一爐,兼取漢儒象數與宋儒義理之長,試探羲文之奧蘊,強調聖人垂訓,教人用《易》,非教人作《易》的徵實原則,黃式三即為其一。 黃氏治《易》標榜求是不求古,有宗主而無門戶,以通貫經傳為綱領,是故講究串合六十四卦之卦爻辭,以明其皆一意相承,又闡發卦爻象之通變義理與人事得失之感通。其《易釋》之作,首就先儒注《易》或有隨文曲衍、或彖與爻悖、或爻與爻悖以致於卦義難明之失,力主彖爻合釋,以使其歸於一義;再者,六十四卦辭之同者,亦有前後彼此矛盾者,故將同辭合釋以求其通貫;尤以對歷來《易》說之可疑而當辨者,博引諸經互證釐析,以求合於聖人之旨;復以大量史實證《易》,強調《易》學不可捨人事而言的實用價值。
清初遗民《春秋》学中的民族意識-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主的考察
作者: 暂无 来源: 台北大学中文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意識   Nationalism   Autumn   遗民   Annals   Spring   春秋学   夷夏观   清代   dynasty   and   Qing   Early   Loyalist   Ethnicism  
描述: 清初滿洲入關後,使中原地區形成漢文化與異文化頻繁交涉的情境,成爲鼓動夷夏民族意識的土壤。遺民以種種儀式化行爲(身殉、哭廟、焚儒服)來表達民族認同,也在經典中尋繹相關文本,藉以批判清政權以夷亂華。因此,《春秋》「攘夷尊夏」之論述,便成爲遺民宣傳「排滿」的重要論據。正因這一時期特殊的歷史因素,使遺民《春秋》學顛覆傳統以文化界定夷夏的態度,而傾向於從地域、血緣與文化上定義夷/夏。本文將以王夫之、顧炎武二人的《春秋》學著作爲主,探討清初遺民《春秋》學焦點由「尊王」向「攘夷」轉化的趨勢,釐析清初遺民的政治認同與夷夏觀。
明代非殉节型自杀行为探究
作者: 暂无 来源: 两岸发展史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Confucian   杨元祥   suicide   community   Ming   dynasty   and   明代   范应期   pressures   from   自杀防治   scholars   非殉节型自杀   family  
描述: 研究華人社會中自殺問題之學者,常易被傳統史料所誤導,以為中國古代的殉節型自盡遠多於非殉教尋死者,甚至錯誤的推論:傳統社會由於人際關係緊密,所以自殺死亡率較今日為低。明代距今較近,流傳下來的史料豐富,藉由各種資料庫的搜尋,可累積相當數量的非殉節型自殺案例,足供學術探討分析之用。 我們發現明代非殉節型自殺之緣由,以來自家庭和社區壓力者居多,顯示緊密的人際關係有時反倒是逼人走上絕路的重要因素。而自縊似乎是尋死者最常使用的解脫方式,這或許與儒家倫理體系中,卑幼者無從表白有關。此外財務困窘、愛情生變、歧視脅迫等也都是當時造成尋短的緣由,與今日情況非常類似,可見古往今來人性的共通之處。 本文同時深入的探討了范應期、楊元祥、海瑞妻妾等當時震驚社會的重大自殺案件,進而檢視明末司法體系和士紳社群如何面對和處理此等非殉節型案件。我們同時探究了具儒、釋、道不同思想傾向的學者,對這類案例、看法和所提出的防治之道。總之,古今自殺事件的內涵和頻率並無太大的不同,這也使得本研究具備以古鑑今的功能和價值。
< 1
Rss订阅